黃雀伺蟬

成語拼音

huáng què sì chán

黃雀伺蟬成語解釋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喫它。比喻禍事臨頭還不知道。

典故出處

漢·劉向《說苑·正諫》:“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吳王壽夢要攻打楚國,並禁止大臣提反對意見,有一個大臣的兒子聽說後,帶上彈弓到王宮花園去打鳥。吳王問他幹什麼,他說在看螳螂捕樹上的蟬,而黃雀在後面等着喫螳螂。吳王覺得自己的處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計劃。

成語造句

樹林中一隻小鳥看似在安靜地覓食,實際上它在黃雀伺蟬,等待着最佳的時機捕捉那隻毫無防備的蟬。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在吳國和楚國的邊境上,有一個小小的邊城。 邊城中有一位智慧超羣的謀士名叫陶朱。陶朱善於觀察局勢,分析利弊,他深知在這戰亂頻繁的時代,必須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深謀遠慮才能生存下去。 有一天,陶朱在邊城的城牆上觀察周圍的情況。他看到遠處的樹林中,一隻黃雀正靜靜地棲息在枝頭,眼睛緊緊地盯着前方不遠處的一隻蟬。那隻蟬正趴在高高的樹枝上,貪婪地吸食着樹汁,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的臨近。而在黃雀的身後,一隻螳螂正悄悄地舉起了它那鋒利的前爪,準備對黃雀發動攻擊。 陶朱看到這一幕,心中不禁感慨萬千。他意識到這小小的場景中蘊含着深刻的道理。蟬只專注於眼前的享受,卻沒有意識到黃雀的威脅;黃雀一心想着捕食蟬,卻忽略了螳螂的存在;而螳螂只顧着捕捉黃雀,也沒有想到在它的背後可能還有其他的危險。 回到家中,陶朱陷入了沉思。他想到在這諸侯爭霸的時代,各個國家也如同這蟬、黃雀和螳螂一般。有些國家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盲目地去爭奪,卻沒有考慮到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危機;有些國家一心想着算計別人,卻沒有意識到自己也可能成爲別人算計的目標。 陶朱決定將這個道理告訴邊城的統治者。他說:“主公,如今的局勢就如同那黃雀伺蟬一般。我們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要全面地考慮問題。如果我們盲目地參與到諸侯的爭鬥中去,可能會在不經意間陷入危險之中。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審時度勢,尋找最適合我們的生存之道。” 邊城的統治者聽了陶朱的話,深受啓發。他開始調整邊城的策略,不再輕易地捲入其他國家的紛爭之中,而是致力於發展自身的實力,加強邊城的防禦。同時,陶朱也利用他的智慧,幫助邊城在複雜的局勢中巧妙周旋,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隨着時間的推移,邊城在陶朱的輔佐下日益繁榮穩定。而陶朱通過“黃雀伺蟬”這個場景所領悟到的道理,也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人們銘記。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複雜的局面時,我們要保持警覺,不能只關注眼前的利益,而要全面地分析和思考,以免陷入危險的境地。就如同那蟬、黃雀和螳螂,只看到眼前的目標,卻忽略了周圍潛在的威脅,最終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黃雀伺蟬-成語圖片

黃雀伺蟬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