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一毛
成語拼音
- jiǔ niú yī máo
九牛一毛成語解釋
- 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典故出處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成語典故
- 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着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裏很高與。這時,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於用人。後來李陵戰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的大臣也就反過來責罵李陵無用和不忠。這時司馬遷站在旁邊一聲不響,武帝便問他對此事的意見,司馬遷爽直地說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卻被匈奴八萬騎兵圍住,但還是連打了十幾天仗,殺傷了一萬多敵人,實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了。最後因糧盡箭完,歸路又被截斷,才停止戰鬥,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機報國。他的功勞還是可以補他的失敗之罪的。武帝聽他爲李陵辯護,又諷刺皇上近親李廣利從正面進攻匈奴的庸儒無功,怒將司馬遷下在獄裏。次年,又誤傳李陵爲匈奴練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子殺了。廷尉杜周爲了迎合皇帝,誣陷司馬遷有誣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馬遷施予最殘酷、最恥辱的“腐刑”。司馬遷受到了這種摧殘,痛苦之餘,就想自殺;但轉念一想,像他這樣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許多大富大貴的人的眼中,不過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會惹人恥笑。於是決心忍受恥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來艱苦地、頑強地完成偉大的“史記”的寫作。古人所謂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馬遷便是這樣的人。他知道在他所處的年代裏,死一個像他那樣沒地位、沒名望的人,比死條狗還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終於完成了那部空前偉大的歷史的著作——“史記”。司馬遷把他這種思想轉孌的情況告訴也的好友任少卿,後來的人便是根據他信中所說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話,引伸成“九牛一毛”這句成語,用來譬喻某種東西或某種人材僅是極多數裏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樣。
成語造句
- 他所擁有的財富對於他龐大的家業來說,只是九牛一毛。
成語故事
- 在西漢時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將軍叫李陵。李陵出身將門世家,他自幼習武,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勇敢無畏的精神。
當時,漢武帝派遣李陵率領五千步兵出征匈奴。李陵深知此次任務的艱難和危險,但他依然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征程。在行軍過程中,李陵的軍隊遭遇了數萬匈奴軍隊的包圍。儘管敵我力量懸殊,但李陵毫不畏懼,帶領士兵們奮勇抵抗,與匈奴軍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經過數日的激戰,李陵的軍隊雖然給匈奴造成了重大傷亡,但自身也損失慘重。最終,由於寡不敵衆,李陵無奈兵敗被俘。消息傳到長安,漢武帝十分憤怒,一些大臣也紛紛指責李陵叛國。
然而,有一位大臣司馬遷卻站出來爲李陵辯護。他向漢武帝詳細闡述了李陵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和艱難處境,認爲李陵的失敗只是一時的挫折,不能因此就斷定他叛國。但漢武帝並沒有聽取司馬遷的意見,反而將他處以宮刑。
司馬遷在遭受如此巨大的磨難後,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忍辱負重,繼續撰寫《史記》。在他看來,自己所遭受的苦難與歷史的長河相比,不過是九牛一毛。他要將歷史的真相記錄下來,讓後人瞭解過去的輝煌與滄桑。
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中,無數的英雄豪傑和普通人都經歷過各種艱難困苦和挫折。但正是這些經歷,才使得人類的歷史變得豐富多彩。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個人遭遇,在整個歷史的宏大畫卷中,也許真的只是九牛一毛。我們應該以更加豁達和寬廣的胸懷去看待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銘記那些爲了國家和民族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們,從他們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往直前,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九牛一毛-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