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途滅虢

成語拼音

jiǎ tú miè guó

假途滅虢成語解釋

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時諸侯國,在今山西平陸及河南三門峽一帶。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

典故出處

《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晉獻公要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同時給虞國送去寶馬和貴重禮物。虞國國君貪財,大夫宮之奇勸阻說:“虢國是虞國的近鄰,它的滅亡必然會導致虞國滅亡。”虞國君主不聽勸諫,答應晉軍過境,結果晉國滅掉虢國立即滅虞。

成語造句

晉國想要擴張領土,便心生一計,通過向虞國借道的方式去攻打虢國,最終成功地實現了假途滅虢的目的。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 當時,晉國想要擴張自己的勢力,將目光瞄準了虢國和虞國。虢國和虞國相鄰,且兩國關係較爲密切。晉國的國君心生一計,準備實施一個巧妙的謀略。 晉國先是向虞國送上了珍貴的禮物,請求虞國借道給他們,讓晉國的軍隊能夠通過虞國的領土去攻打虢國。虞國的大臣們對此意見不一,有些大臣認爲虢國和虞國脣齒相依,如果虢國被滅,虞國也將面臨危險。然而,虞國的國君被晉國的禮物所迷惑,不顧大臣們的反對,答應了晉國的請求。 於是,晉國的軍隊順利地通過虞國,對虢國發起了猛烈的攻擊。虢國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難以抵擋晉國的強大攻勢,最終被晉國所滅。 晉國在滅了虢國之後,在回師的途中,順便也將虞國給佔領了。虞國的國君這才如夢初醒,懊悔不已,但爲時已晚。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假途滅虢”的故事。《左傳·僖公五年》中對此事有詳細的記載。這個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在政治和軍事鬥爭中,利益的誘惑和短視的決策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虞國國君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卻忽視了長遠的危險,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同時,晉國的謀略也展現了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軍事策略,通過巧妙地利用虞國的弱點,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假途滅虢”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它常用來比喻以借路爲名,行滅亡他國之實的行爲,提醒人們在面對複雜的局勢和利益誘惑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長遠的眼光,不可因小失大。

假途滅虢-成語圖片

假途滅虢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