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穀防饑

成語拼音

jī gǔ fáng jī

積穀防饑成語解釋

儲存糧食,防備饑荒。

典故出處

元·高則誠《琵琶記·諫父》又道是養兒代老,積穀防饑。”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未雨綢繆,就像古人說的積穀防饑,這樣在面臨突發情況時纔能有足夠的應對能力。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村莊裏,生活着一位名叫李伯的農民。 李伯祖祖輩輩都以種地爲生,他深深懂得農業的重要性和不確定性。每年的收成,既關係到一家人的溫飽,也關係到未來日子的安穩。有一年,風調雨順,莊稼長勢喜人,到了收穫的季節,李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看着滿倉的糧食,李伯的心裏充滿了喜悅。 然而,李伯並沒有被一時的豐收衝昏頭腦。他想起了先輩們曾經歷過的那些災荒歲月,那些因爲沒有足夠的糧食而挨餓受凍的日子。他深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於是,他決定從這次的豐收中拿出一部分糧食儲存起來,以防未來可能出現的饑荒。 他的鄰居們看到他這樣做,都覺得他有些過於謹慎了。他們說:“現在糧食這麼多,幹嘛要費那個力氣去儲存呢?還不如趁着現在好好享受呢。”但李伯不爲所動,依然堅持着自己的做法。 果不其然,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氣候變得異常惡劣,先是大旱,接着又是洪澇,莊稼連年歉收。村裏很多人家都陷入了饑荒之中,不得不四處借糧度日。而李伯因爲有之前儲存的糧食,一家人的生活依然能夠維持下去。 在艱難的日子裏,李伯經常會拿出一些糧食來幫助村裏那些更加困難的人家。人們這時才意識到李伯的遠見卓識,紛紛對他表示敬佩和感激。李伯也藉此機會教導大家:“我們不能只看眼前,要有長遠的眼光,要學會積穀防饑,這樣才能在困難來臨時不至於手足無措。” 從那以後,村裏的人們都開始效仿李伯,每年豐收的時候都會儲存一部分糧食,以備不時之需。這個小村莊也因爲大家的共同努力,變得更加安定和繁榮。 正如《禮記·王制》中所說:“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非其國也。”李伯的行爲正是對“積穀防饑”這一理念的最好詮釋。他的故事也提醒着我們,在生活中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各種挑戰和變化。

積穀防饑-成語圖片

積穀防饑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