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燭西窗

成語拼音

jiǎn zhú xī chuāng

剪燭西窗成語解釋

原指思念遠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語。後泛指親友聚談。

典故出處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成語典故

唐朝時期,詩人李商隱任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僚,四川一向多雨多霧,陰雨綿綿。他身處異鄉,面對秋雨夜深人靜,勾起對妻子的懷念,作詩《夜雨寄北》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成語造句

夜晚的燈光下,他們相對而坐,回憶着過去的點點滴滴,彷彿在剪燭西窗般溫馨。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對夫妻,丈夫名叫李逸,妻子名叫王瑤。他們自幼相識,青梅竹馬,感情十分深厚。 李逸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書生,爲了追求更高的學問和成就,他決定離開家鄉,前往京城求學。王瑤雖然心中不捨,但她深知丈夫的志向和抱負,便全力支持他的決定。 李逸來到京城後,日夜苦讀,勤奮努力。而王瑤則留在家鄉,操持家務,孝敬公婆,默默等待着丈夫的歸來。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幾年過去了。 這期間,李逸在京城經歷了許多困難和挫折,但他始終沒有放棄。終於,他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在科舉考試中一舉成名,獲得了官職。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家鄉,與妻子分享這份喜悅。 當李逸終於回到家鄉時,王瑤早已在門口等候多時。兩人相見,激動萬分,相擁而泣。久別重逢的喜悅讓他們忘卻了所有的疲憊和艱辛。 那天晚上,他們坐在房間裏,點上了蠟燭。兩人相對而坐,訴說着這些年來的思念和牽掛。李逸輕輕地握住王瑤的手,看着她溫柔的臉龐,心中充滿了愛意。他們回憶着過去的點點滴滴,一起歡笑,一起落淚。 燭光搖曳,映照着他們幸福的笑容。他們彷彿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沉浸在這溫馨的氛圍中。此刻,他們多麼希望時間能夠永遠停留在這一刻。 後來,他們的生活雖然平淡,但卻充滿了幸福。他們時常會在夜晚一起坐在西窗前,剪去燭花,繼續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心情。他們的愛情如同那剪燭西窗的溫馨場景一樣,永恆而美好。 正如古人云:“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逸和王瑤的故事,也成爲了人們口中的佳話,流傳千古。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愛情的真諦,那就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無論經歷多少風雨,都能攜手共度,不離不棄。剪燭西窗,不僅僅是一個場景,更是他們愛情的象徵,見證了他們的堅貞和執着。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裏,他們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們心中對於美好愛情的嚮往和追求。

剪燭西窗-成語圖片

剪燭西窗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