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首蹙額

成語拼音

jí shǒu cù é

疾首蹙額成語解釋

疾首頭痛;蹙眉皺眉。形容厭惡痛恨的樣子。

典故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舉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成語典故

一聽到勸捐二字,百姓就一個個疾首蹙額,避之惟恐不遑,此中緣故,就在有信、無信兩個分別。★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八回

成語造句

他整日爲工作上的難題所困擾,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真可謂疾首蹙額。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時常發生爭鬥和衝突。在一個名爲衛國的國家裏,百姓們原本過着相對平靜的生活。 然而,衛國的國君卻漸漸變得昏庸無道,他不理朝政,沉迷於享樂,還任用了一些奸臣,導致國家政治腐敗,國力日益衰退。百姓們生活越來越艱難,苛捐雜稅繁重,民不聊生。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有識之士對國家的現狀感到痛心疾首。其中有一位名叫仲由的大臣,他爲人正直,敢於直言進諫。仲由多次向國君進言,希望他能改變現狀,關心百姓的疾苦,勵精圖治,重振國家。可是國君卻對他的話充耳不聞,甚至對他產生了反感。 仲由看到國君如此頑固不化,心中焦急萬分,整天愁眉苦臉,疾首蹙額。他深知如果繼續這樣下去,衛國將面臨巨大的災難。於是,他決定聯合其他一些正義的大臣,一起努力改變這種局面。 他們不斷地向國君施壓,同時也在民間積極宣傳,呼籲百姓們團結起來,共同對抗這種不公。百姓們對仲由等人的行動表示支持和擁護,大家都希望能夠早日擺脫這種痛苦的生活。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國君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逐漸疏遠了那些奸臣,並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改善國家的狀況。仲由等人看到國君的轉變,心中十分欣慰。 雖然衛國的情況有所好轉,但仲由知道,要徹底改變國家的命運,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對國家和百姓的責任感,繼續爲國家的繁榮和發展而奮鬥。在他的帶動下,衛國的官員和百姓們也都齊心協力,共同努力,使得衛國逐漸走出了困境,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國家或社會面臨困境時,需要有像仲由這樣敢於直言、疾首蹙額爲國家和人民擔憂的人站出來,帶領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改變現狀,迎來美好的未來。同時也警示那些統治者,要時刻關注百姓的疾苦,不能只顧自己的享樂,否則將會失去民心,導致國家的衰敗。正如《孟子》中所說:“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只有以民爲本,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疾首蹙額-成語圖片

疾首蹙額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