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聲厲色
成語拼音
- jí shēng lì sè
疾聲厲色成語解釋
- 疾急速。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
典故出處
- 《後漢書·劉寬傳》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
成語典故
- 惟疾聲厲色,以違制相脅下。★清·梁啓超《收回幹線鐵路問題》
成語造句
- 他今天的心情似乎格外糟糕,我只是稍微問了一句,他便疾聲厲色地吼了起來,把我嚇了一跳。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名叫李正的教書先生。他爲人正直,教學嚴謹,但也有一個缺點,就是性子急躁。
有一天,課堂上學生們十分吵鬧,李正多次提醒卻毫無效果。他終於忍無可忍,對着學生們疾聲厲色地訓斥起來。他的聲音如驚雷一般在教室裏迴盪,學生們被他嚴厲的神色和激烈的言辭嚇得大氣都不敢出。
然而,李正訓完之後,內心卻有些後悔。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爲可能會嚇到孩子們,讓他們對學習產生畏懼。於是,他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他回想起古代的許多名師,他們有的以溫和耐心著稱,有的以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比如孔子,他總是以一種平和而睿智的方式教導弟子,讓他們在輕鬆的氛圍中領悟知識和道理。
李正意識到,疾聲厲色或許能在一時起到震懾作用,但卻不是長久之計。他決定改變自己的方式,更加耐心和溫和地對待學生。
從那以後,李正不再輕易地疾聲厲色。當學生犯錯時,他會先冷靜下來,然後以平和的語氣與他們溝通,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慢慢地,學生們不再害怕他,反而更加願意與他交流,學習氛圍也變得越來越好。
李正的改變讓他成爲了一名更優秀的教師,他的學生們也在他的教導下茁壯成長。這個故事也讓人們明白,在與人相處中,疾聲厲色有時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而以平和、耐心和理解的態度去對待他人,往往能收穫更好的效果。我們應該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經驗,不斷改進自己的行爲方式,以更加和諧的方式與世界相處。
疾聲厲色-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