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雞野雉
成語拼音
- jiā jī yé zhì
家雞野雉成語解釋
- 雉:野雞。原意是晉庚翼把自己的書法喻爲家雞,把王羲之的書法喻爲野雞,以示賤近與貴遠。亦比喻風格迥異的書法繪畫等。
典故出處
- 晉·何法盛《晉中興書》第七卷:“在荊州與都下書雲:‘小兒輩賤厭家雞,愛野雉,皆進逸少書,須吾還,當比之。’”
成語典故
- 東晉武將庾翼與王羲之一樣都能寫一手好書法,他看到自己的兒子與侄子不學他的書法改學王羲之的書法,心中十分不滿,說兒子與侄兒不愛家雞愛野雞,要與王羲之比高低。後來他見了王羲之的一幅書法作品後就心服口服了。
成語造句
- 他在感情上總是搖擺不定,一會兒喜歡溫柔可人的類型,一會兒又傾心於活潑灑脫的,真可謂是家雞野雉,各有所愛。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君王非常喜歡各種珍奇異獸。
在宮廷中,君王養了一羣五彩斑斕的家雞,這些家雞被精心照料,享受着優渥的待遇。它們有着華麗的羽毛和溫順的性格,每天在宮廷中悠閒地踱步。
有一天,君王聽說在遙遠的山林中有一種野雉,它們身姿矯健,羽毛絢麗,比宮廷中的家雞更加美麗動人。君王心中充滿了好奇和渴望,於是派遣了一支隊伍前往山林去捕捉這些野雉。
經過漫長的跋涉和艱難的尋找,這支隊伍終於帶回了幾隻野雉。君王看到野雉後,立刻被它們的美麗所吸引,對它們愛不釋手。他將野雉和家雞放在一起,想要比較一下它們誰更漂亮。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君王發現野雉在宮廷中顯得格格不入。它們不習慣被束縛,總是試圖掙脫籠子,飛向自由的天空。而家雞們則依然過着它們安逸的生活,對野雉的到來並沒有太多的反應。
宮廷中的大臣們看到君王對野雉的癡迷,紛紛進言,有的說家雞溫順聽話,更適合宮廷;有的說野雉野性難馴,難以駕馭。君王陷入了沉思,他開始思考家雞和野雉的不同之處。
在翻閱了許多古籍之後,君王明白了一個道理。家雞雖然美麗溫順,但它們缺乏野雉那種自由奔放的氣質;野雉雖然難以馴服,但它們有着獨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最終,君王決定不再過分追求野雉,而是更加珍惜宮廷中已經擁有的家雞。同時,他也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不同的事物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不能簡單地進行比較和評判。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像故事中的君王一樣,總是去追求那些看似美好的“野雉”,而忽略了身邊已經擁有的“家雞”。我們應該學會欣賞和珍惜身邊的一切,尊重每一個事物的獨特價值。同時,我們也要保持一顆開放的心,去接納和欣賞不同的事物和文化,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正如《論語》中所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們應該追求一種和諧共生的狀態,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單一的標準和模式。
家雞野雉-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