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籬下

成語拼音

jì rén lí xià

寄人籬下成語解釋

寄:依附。依附於他人籬笆下。比喻依附別人生活。

典故出處

《南史·張融傳》:“丈夫當刪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寄人籬下?”

成語典故

在南北朝時期的南齊,有個名叫張融的讀書人,是長史張暢的兒子、郎中張緯的孫子。他生性怪僻,舉止奇特。張融雖然身材矮小,面貌醜陋,但走路的時候卻喜歡昂首挺胸,旁若無人,而且他反應機敏,對別人的提問常常對答如流。  南齊太祖蕭道成在沒有做皇帝的時候,就很欣賞張融的才學和品格。張融能言善辯,講話幽默。有一次張融請假回鄉,蕭道成問他家住在哪裏。張融回答說:“我住在陸地上但不是房屋裏,住在船上但不是水上。”蕭道成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就問張融的親戚張緒。張緒告訴皇上說:“張融家住在東山附近,沒有固定的住處。暫且將一隻小船牽上岸邊,全家人住在裏面。”蕭道成聽了哈哈大笑。還有一次,蕭道成曾當面答應授任張融爲司徒長史,然而卻很長時間沒有正式下詔書。一天,張融騎着一匹瘦得可憐的馬上下朝。蕭道成看見了就問他:“你的這匹馬怎麼這麼瘦啊?你每天給它多少飼料?”張融回答說:“我答應餵它一石粟,可是我並沒有真的餵給它啊!”蕭道成明白了張融的意思,隨即正式下詔授任張融爲司徒長史。  有一次,蕭道成與張融探討書法。蕭道成說:“你的書法已經頗有骨力,但還缺少二王的法度。”張融回答說:“陛下不應該說我缺少二王的法度,應說二王缺少我的法度。”在寫文章方面,張融也主張要有獨創性,要有自己的風格。他在《門律自序》中寫道:“作爲男子漢大丈夫,寫文章應當像孔子刪編《詩》、《書》,制定《禮》、《樂》那樣,發揚自己的創造性,爲什麼要模仿別人,像鳥雀那樣寄居在人家的籬笆下面呢?”。

成語造句

他從小就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飽嘗了世間的冷暖。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小李的年輕人。他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父母早亡,只留下他孤苦伶仃地生活。 小李雖然生活艱難,但他卻有着遠大的志向和不屈的精神。他努力讀書,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現實卻總是殘酷的,他四處碰壁,找不到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 無奈之下,小李只好去投靠他的遠方親戚老王。老王家境殷實,在當地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小李來到老王家後,便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起初,老王對小李還算客氣,給他安排了住處和一些簡單的工作。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老王的態度漸漸發生了變化。他開始對小李呼來喝去,把他當成了一個免費的勞動力,完全不把他的尊嚴放在眼裏。 小李心中雖然感到委屈和不滿,但他也明白自己現在的處境,只能默默地忍受着這一切。他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回報。 有一天,小李偶然間聽到老王和別人的談話。老王在談話中對小李充滿了不屑和嘲笑,說他只是一個沒用的窮小子,永遠也不可能有出息。小李聽到這些話後,心中充滿了悲憤和絕望。 他意識到,寄人籬下的生活永遠也不可能讓他實現自己的夢想。於是,他下定決心要離開這裏,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小李悄悄地收拾好行李,趁着夜色離開了老王家。他踏上了艱難的旅程,一路上歷經磨難,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奮鬥,小李終於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毅力,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站穩了腳跟。他成爲了當地有名的學者和官員,受到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當小李回想起自己曾經寄人籬下的那段日子時,心中感慨萬千。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奮鬥,才能真正地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寄人籬下的生活,雖然可能會暫時提供一個棲身之所,但卻永遠無法讓人實現真正的價值。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不能總是依賴別人,而應該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刻,也不能放棄自己的尊嚴和信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輝煌人生。

寄人籬下-成語圖片

寄人籬下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