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脣敝舌
成語拼音
- jiāo chún bì shé
焦脣敝舌成語解釋
- 指費盡口舌。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爲了說服他改變主意,我費盡心思,可最終還是徒勞無功,真是焦脣敝舌啊!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衛國曾經歷過一段動盪不安的時期。
當時,衛國的政治局勢十分複雜,各方勢力紛爭不斷。有一位忠誠的大臣名叫子路,他心懷國家和百姓,一直努力試圖穩定局勢,爲國家的安寧而奔波。
子路爲了勸說各方放下爭鬥,常常不辭辛勞地四處奔走,與人爭辯和溝通。他在各種場合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建議,試圖讓人們明白和平與團結的重要性。然而,他的努力卻常常遭到誤解和排斥。許多人並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甚至對他惡語相向。
子路面對這些困難和阻礙,從未放棄。他依舊不斷地用自己的言辭去說服他人,儘管他說得口乾舌燥,嘴脣都變得焦裂,舌頭也彷彿要敝壞一般,但他依然堅持着。
在一次重要的會議上,子路再次站出來,慷慨激昂地闡述自己對於國家未來發展的看法。他用真誠而熱烈的話語,試圖打動在場的每一個人。然而,那些心懷叵測的人卻根本不聽他所言,反而嘲笑他的努力是徒勞無功。
儘管子路最終沒能完全實現自己的理想,但他的這種焦脣敝舌的精神卻被人們銘記。他爲了國家和百姓,不惜用盡自己的力量去呼喊、去爭取,哪怕遭受再多的挫折和困難也毫不退縮。
時光流轉,子路的故事被後人傳頌。人們用“焦脣敝舌”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爲了正義和真理,不惜用盡口舌去努力爭取的人。它提醒着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就像子路一樣,哪怕嘴脣焦裂、舌頭敝壞,也要爲了心中的目標而努力奮鬥。這個成語也讓我們看到了古人對於忠誠和奉獻的讚美,以及對於不懈努力追求理想的推崇。
焦脣敝舌-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