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言僞行

成語拼音

jiǎo yán wěi xíng

矯言僞行成語解釋

指言論、行爲虛僞不實。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實際卻是矯言僞行,背地裏做着許多見不得人的勾當。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個人,他名爲趙括。 趙括自幼熟讀兵書,談論起軍事來頭頭是道,常常誇誇其談,周圍的人都對他的軍事才能深信不疑。然而,他空有理論知識,卻缺乏實際的作戰經驗和真正的智慧。 當時趙國面臨與秦國的一場重要戰役,趙王見趙括對兵法如此精通,便不顧衆人的勸阻,毅然決定讓趙括代替廉頗擔任主將。趙括走馬上任後,便開始按照自己從兵書中所學的理論來排兵佈陣,完全不顧及戰場的實際情況。他那些看似精妙的策略,實則是矯言僞行,華而不實。 秦國的將領白起,那可是身經百戰的沙場老手,他敏銳地察覺到了趙括的弱點。在戰鬥中,白起巧妙地運用戰術,故意佯裝敗退,誘使趙括帶領趙軍深入追擊。趙括不知是計,還沾沾自喜,以爲自己的計策大獲成功。然而,當趙軍陷入秦軍的包圍圈時,他才如夢初醒,但此時已經爲時太晚。 趙括帶領的軍隊被秦軍重重圍困,糧草斷絕,士兵們陷入絕境。而他平日裏所吹噓的那些兵法韜略,在此刻完全派不上用場。他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士兵們一個個倒下。 最終,這場戰役以趙國的慘敗告終,趙括也在戰場上丟了性命。他用生命爲自己的矯言僞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個故事成爲了歷史上的一個教訓,提醒着後人不要只注重表面的言辭和虛假的行爲,而要腳踏實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否則必然會遭遇失敗。 正如《論語》中所說:“巧言令色,鮮矣仁。”趙括正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的誇誇其談和虛假行徑最終導致了災難性的後果。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應當從這樣的故事中汲取經驗和智慧,避免重蹈覆轍,真正做到言行一致,求真務實。

矯言僞行-成語圖片

矯言僞行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