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盡
成語拼音
- jiāng láng cái jìn
江郎才盡成語解釋
-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典故出處
- 《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爲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成語典故
- 出處《南史 江淹傳》 嘗宿守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玉色彩筆以授之;爾後爲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釋義“江郎”,指南朝文學家江淹,年輕時很有才氣,到晚年文思漸漸衰退。“盡”,完,沒了。江郎的文才沒了。比喻才思減退。 故事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爲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哦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於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采了。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成語造句
- 他曾經才華橫溢,可如今卻許久沒有優秀的作品問世,彷彿已經江郎才盡。
成語故事
- 在南北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江淹的才子。
江淹年少時便以文采出衆而聞名,他寫的文章常常令人讚歎不已。他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在仕途上也頗爲順利。
起初,江淹無論寫詩還是作文,都能妙筆生花,意境深遠。他的作品常常能夠打動人心,在當時的文壇有着很高的地位。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江淹的境遇發生了變化。他在官場中逐漸沉迷於權勢和名利,心思不再像從前那樣純粹地放在文學創作上。而且,他開始變得驕傲自滿,不再像以前那樣勤奮努力地鑽研學問。
有一次,江淹奉命去某地辦事,途中夜宿驛站。在睡夢中,他夢見一個名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支筆放在你這裏多年了,現在該還給我了。”江淹下意識地在懷中摸索,果然摸出一支五彩斑斕的筆,便將其還給了郭璞。從那以後,江淹再提筆寫作時,卻發現自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以前那樣精彩的文章了。
這個變化讓江淹感到十分困惑和痛苦,他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他意識到自己曾經的才華就像那支夢中被拿走的筆一樣,已經離他而去。他後悔自己沒有好好珍惜和利用自己的才華,而是在功成名就後迷失了自我。
正如《南史·江淹傳》中所記載:“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爲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江淹從一個才華橫溢的文學家變成了一個才思枯竭的人,他的經歷成爲了“江郎才盡”這個成語的由來。
江淹的故事給後人敲響了警鐘。它提醒我們,才華並非永恆不變的,如果我們不持續學習、不斷進取,不保持謙遜的態度和對知識的渴望,那麼即使曾經擁有再多的才華,也可能會如江淹一樣逐漸失去。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醒,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的才華得以不斷綻放光芒,而不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因爲一時的成就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最終落得個“江郎才盡”的下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舞臺上持續發光發熱,創造出更多有價值的成果。
江郎才盡-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