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失圖

成語拼音

jìn tuì shī tú

進退失圖成語解釋

前進或後退都有錯誤。謂指揮失策。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複雜的局勢,他一時慌了神,完全亂了方寸,竟進退失圖,不知該如何應對。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動盪時期,有一位名叫李昊的將領。他身處複雜多變的局勢之中,面臨着諸多艱難的抉擇。 當時,天下紛爭不斷,各方勢力角逐激烈。李昊所效力的勢力原本佔據着一定的優勢,但隨着局勢的發展,形勢逐漸變得不明朗起來。李昊發現自己彷彿置身於迷霧之中,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帶來截然不同的後果。 一次重要的戰役中,李昊接到了兩個看似都有道理的作戰方案。一個方案主張全力進攻,趁敵人不備迅速奪取關鍵城池;另一個方案則建議謹慎防守,等待更好的時機再出擊。李昊猶豫不決,他既擔心貿然進攻會遭遇失敗,又害怕錯過戰機。 在這種糾結之中,李昊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他一會兒覺得進攻方案可行,一會兒又覺得防守更爲穩妥。他反覆思量,卻始終無法做出果斷的決定。隨着時間的推移,戰機漸漸消逝,敵人察覺到了他們的猶豫,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李昊的軍隊由於沒有明確的戰略方向,在敵人的攻擊下陣腳大亂。他們既不能有效地組織進攻,也無法穩固地防守,最終遭遇了慘敗。戰後,李昊痛心疾首,懊悔自己在關鍵時刻的猶豫不決,讓軍隊陷入了進退失圖的困境。 正如歷史上許多例子所證明的那樣,在關鍵時刻不能果斷決策,就會錯失良機,甚至導致嚴重的後果。就像昔日項羽在鴻門宴上,面對劉邦時的優柔寡斷,最終失去了徹底消滅對手的機會,爲自己的失敗埋下了伏筆。李昊的這次經歷也成爲了人們引以爲戒的教訓,提醒着後人在面對抉擇時,要有勇氣和智慧做出正確的判斷,避免陷入進退失圖的尷尬局面,以免重蹈覆轍。

進退失圖-成語圖片

進退失圖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