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履繩

成語拼音

jìn tuì lǚ shéng

進退履繩成語解釋

前進後退均合規矩。同進退中繩”。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複雜的局勢,他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行動皆有分寸,可謂進退履繩,讓人欽佩。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名爲衛國。衛國的朝堂之上,有一位大臣名叫石碏。 石碏爲人正直,他對國家的事務盡心盡力,一心希望衛國能夠繁榮昌盛。當時衛國的國君衛莊公十分寵愛他的小兒子州籲。州籲生性驕縱,喜歡舞刀弄槍,經常與一些市井無賴混在一起。石碏看到這種情況,多次勸諫衛莊公要對州籲加以管教,以免他日後惹出禍端,但衛莊公卻不以爲意。 隨着時間的推移,州籲的行爲愈發肆無忌憚。他糾結了一羣不法之徒,在衛國爲非作歹。石碏深知這樣下去衛國必將陷入混亂,於是他再次向衛莊公進言,闡明其中的利害關係,希望衛莊公能讓州籲遵循禮法,如同走路要按照繩索的規範一樣,做到進退履繩。然而,衛莊公依然沒有聽取他的建議。 後來,衛莊公去世,太子即位。州籲不甘心居於人下,他野心勃勃地想要奪取王位。他憑藉着自己之前積累的勢力,發動了叛亂,殺死了新即位的國君,自己當上了衛國的國君。州籲當上國君後,倒行逆施,弄得衛國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石碏看到衛國陷入如此困境,痛心疾首。他知道不能任由州籲這樣胡作非爲下去,必須要想辦法除掉這個暴君。於是,石碏暗中聯合了一些對州籲不滿的大臣,制定了一個計劃。他們利用州籲對石碏兒子的信任,設計將州籲引入圈套。最終,成功地將州籲及其黨羽一網打盡,恢復了衛國的秩序。 石碏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挽救了衛國。他的行爲體現了一個忠臣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與擔當。他始終堅守着自己的原則和信念,努力讓衛國的政治能夠走上正軌,做到像進退履繩那樣規範有序。儘管過程艱難曲折,但他從未放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堅守正確的原則和道德規範,行爲舉止要有一定的準則和約束,如同在繩索的規範下前進後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穩健,社會也才能保持和諧與穩定。同時,我們也要像石碏一樣,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勇敢地挺身而出,爲了正義和真理而奮鬥。

進退履繩-成語圖片

進退履繩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