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中繩
成語拼音
- jìn tuì zhōng shéng
進退中繩成語解釋
- 前進後退均合規矩。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爲人處世一直都有自己的原則和標準,在複雜的環境裏也能做到進退中繩。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衛國。衛國有一位非常有智慧和品德的大臣名叫孔伋。
孔伋一生致力於爲國家和人民謀福祉,他的言行舉止都備受尊敬。在處理政務時,他總是能夠恰到好處地把握尺度,既不過分激進,也不過分保守,就如同那在繩索的規範下前進後退一般,絲毫不偏不倚。
有一次,衛國面臨着一個重大的決策,是關於與鄰國的關係處理。一些大臣主張採取強硬的態度,主動出擊,以顯示衛國的強大;而另一些大臣則認爲應該保持溫和,避免衝突。孔伋在仔細分析了局勢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爲,強硬的做法可能會引發戰爭,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而過於溫和又可能會讓鄰國輕視衛國。於是,他建議採取一種進退中繩的策略,既不主動挑起事端,也不示弱退縮,在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的同時,保持與鄰國的和平穩定。
他引經據典,以歷史上的諸多事例來說明這種平衡的重要性。他說:“如昔日之晉文公,在面對複雜局勢時,能審時度勢,進退有度,故而成就霸業。我們亦應如此,不可盲目冒進,亦不可一味退縮。”
孔伋的建議得到了衛國國君的認可和採納,衛國按照他的策略與鄰國相處,果然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了和平與穩定。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年輕氣盛的大臣開始對孔伋的策略表示不滿,他們認爲衛國應該更加積極地拓展領土和影響力。他們在國君面前不斷進言,試圖改變現有的政策。
面對這些質疑和反對,孔伋並沒有生氣或動搖。他再次以其深厚的學識和智慧,耐心地向衆人解釋道:“進退中繩並非是一味的保守,而是一種基於對局勢準確判斷的智慧選擇。如同在繩索的規範下行動,才能確保我們不會迷失方向,不會因衝動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
最終,孔伋的堅持和正確的觀點再次得到了驗證。衛國在他的引領下,繼續保持着穩定的發展,人民安居樂業。而孔伋也因其進退中繩的智慧和品德,成爲了衛國曆史上備受敬仰的人物,他的事蹟也被後世廣爲傳頌,成爲了人們學習和借鑑的榜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應該學會像孔伋一樣,把握好進退的尺度,不偏不倚,才能在複雜的環境中穩步前行,取得成功。
進退中繩-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