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弦更張
成語拼音
- jiě xián gēng zhāng
解弦更張成語解釋
- 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改換、調整樂器上的弦,使聲音和諧。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計劃、方法。
典故出處
- 《漢書·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成語典故
- 西漢初年,著名學者董仲舒受到漢武帝的器重,爲了著書立說就辭官回家。漢武帝經常在國家大事難以決斷時就派人去聽取他的意見。有一次董仲舒說:“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整也”建議漢武帝實行政治改革。
成語造句
- 社會在不斷髮展進步,我們不能一味守舊,而應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解弦更張,採取新的策略和方法來適應時代的變化。
成語故事
- 在漢朝時期,有一位官員名叫董仲舒。當時的社會,政治局勢複雜,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董仲舒自幼聰慧好學,對儒家學說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獨特的見解。他看到社會上存在的諸多弊端和矛盾,深知必須要有新的理念和方法來改變現狀。
那時的朝政在一些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策,就如同緊繃的琴絃,已經難以奏出和諧的樂章。董仲舒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向皇帝進言,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張。
他上書皇帝,詳細闡述了當前社會的種種問題以及解決之道。他強調需要打破舊有的框架,進行全面的變革,就如同解開那緊繃的琴絃,重新調整,使其能夠演奏出更加美妙的旋律。
皇帝對董仲舒的建議十分重視,開始認真思考這些問題。經過一番斟酌和權衡,皇帝決定採納董仲舒的部分建議,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這些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猶如一場及時雨,滋潤了乾涸的土地。社會風氣逐漸好轉,經濟也開始復甦和發展。
董仲舒的這一舉措,爲漢朝的穩定和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人們後來便用“解弦更張”這個成語來形容改革制度或變更方法。它提醒着人們,當遇到困境或問題時,不能一味地墨守成規,而是要敢於打破舊有的束縛,尋找新的途徑和方法,就如同解開那緊繃的琴絃,重新進行調整和安排,以適應新的形勢和需求。在歷史的長河中,解弦更張的精神一直激勵着後人不斷探索、創新,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努力奮鬥。
解弦更張-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