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無物

成語拼音

kōng dòng wú wù

空洞無物成語解釋

空空洞洞,沒有什麼內容。多指言談、文章極其空泛。

典故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此中空洞無物,然容卿輩數百人。”

成語典故

周顧,字伯仁,是東晉的一位大臣。他少年時就長於談吐,成人後頗有名望,談吐幽默詼諧,爲人寬宏大量,不拘小節,性格開朗從不爲一點小事而耿耿於懷。當時的人們都稱讚他“有雅量,友愛過人”。  由於他的才識、品德和他的名望很高,官居尚書左僕射之職,引起弟弟周嵩的不滿和妒忌。一次,兄弟倆一起喝酒,周嵩酒醉,竟拿起燃着的蠟燭朝周顧投了過去。而周顧只稍一躲閃,臉色依舊十分平靜,一點也沒有生氣,只緩緩地說道:“阿奴,你用蠟燭丟我,實是下策。”  東晉時期,在一些名士之中盛行着一種“清談”的風氣。那些名士們一邊飲酒、一邊發議論。他們只注重自己的個性品格,而不在乎禮節。  周顓的家裏,也常常有人來喝酒閒談,其中一位就是輔助司馬睿建立東晉王朝的丞相王導。周家和王家都是中原的名門望族,所以周頤和王導之間的私交十分深厚。一次,王導和周頤談得十分投機,越談越高興。談着談着,王導高興之餘,竟得意忘形地側臥身子,把頭枕在周顧的膝上,用手指着周頤凸起的肚子問道:“你這肚子裏面有些什麼東西呢?”  周顓挺了挺身子,摸着自已的肚子,詼諧地說:“這裏面嗎?什麼也沒有,‘空洞無物’。不過,像閣下這種人,倒也能容得下幾百位咧。”。

成語造句

這篇文章內容單調,讀起來空洞無物,讓人提不起興趣。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書生名叫張華。張華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羣書,一心想要在學問上有所建樹。 隨着年齡的增長,張華開始四處遊歷,拜訪各地的學者,與他們交流學問。有一次,他來到了一個知名學者的府上,滿心期待能從這位學者那裏獲得深刻的見解和知識。 然而,當張華與這位學者交談時,卻發現他所說的話大多都是些虛無縹緲、毫無實質內容的言論。這位學者雖然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仔細一聽,全是些空洞無物的套話和大話,沒有任何真正有價值的觀點和思想。張華感到非常失望,他意識到,有些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有學問,但實際上卻只是在誇誇其談,沒有真正的內涵。 張華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繼續踏上求學之路,尋找真正有學識、有見解的人。在這個過程中,他也不斷地反思自己,告誡自己不要成爲一個只會說空話而沒有實際內容的人。 他開始更加勤奮地鑽研經典著作,深入思考各種問題,力求讓自己的思想變得更加深刻和豐富。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張華終於成爲了一個學富五車、才思敏捷的學者。 後來,張華的名聲越來越大,許多人都慕名前來向他請教。他始終秉持着真誠和務實的態度,用自己紮實的知識和深刻的見解去幫助別人,而不是像他曾經遇到的那位學者一樣空洞無物地誇誇其談。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張華這樣追求真實學問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爲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知識財富。而那些空洞無物的人,往往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會被人們所遺忘。這個故事也提醒着我們,在追求知識和真理的道路上,我們要腳踏實地,摒棄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充實和有價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在人生的舞臺上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空洞無物-成語圖片

空洞無物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