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能授官
成語拼音
- liàng néng shòu guān
量能授官成語解釋
- 根據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適當官職。
典故出處
- 《荀子·君道》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成語典故
- 陛下躬行大孝,鑑三王,建周道,兼文武,厲賢予祿,量能授官。★《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成語造句
- 在選拔人才時,應當充分考慮個人的能力和品德,做到公平公正,真正實現量能授官,這樣才能讓團隊充滿活力和競爭力。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家,有一位賢明的君主。這位君主深知治理國家需要各種有才能的人,他希望能做到量能授官,讓最合適的人擔任最恰當的職位。
有一次,國家面臨一項重大的水利工程建設,需要一位有卓越領導才能和工程知識的人來負責。許多人都毛遂自薦,但君主並沒有輕易做出決定。他經過仔細考察和了解,發現了一位名叫張華的官員。張華平時對水利工程就有着濃厚的興趣,並且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君主認爲他是承擔這個重任的不二人選,於是便任命他爲工程的負責人。
張華果然沒有辜負君主的信任,他帶領衆人日夜奮戰,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成功地完成了水利工程,爲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福祉。
還有一次,國家的軍隊需要一位新的將領。君主在衆多的將士中觀察,最終看中了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校尉。李明雖然年輕,但在戰場上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而且他對兵法有着深入的研究。君主不顧一些大臣的質疑,毅然決然地任命李明爲將領。李明上任後,迅速整頓軍紀,加強訓練,帶領軍隊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保衛了國家的安全。
君主的這種量能授官的做法,使得國家人才濟濟,各個領域都蓬勃發展。國家日益繁榮昌盛,人民生活也越來越幸福。
正如《禮記·儒行》中所說:“儒有內稱不闢親,外舉不闢怨,程功積事,推賢而進達之。”這位君主正是秉持着這樣的理念,以能力和功績爲標準來授予官職,而不是憑藉關係或其他不當因素。他的明智之舉,爲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成爲了後世的佳話。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事例不斷提醒着人們,只有真正做到量能授官,才能讓一個國家或組織充滿活力,不斷前進。而那些任人唯親、不注重才能的做法,往往會導致腐敗和衰落。量能授官,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卻蘊含着深刻的治理智慧和用人哲學。
量能授官-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