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敗俱傷

成語拼音

liǎng bài jù shāng

兩敗俱傷成語解釋

俱:都。鬥爭雙方都受到損傷,誰也沒得到好處。

典故出處

《史記·張儀列傳》:“有頃,兩虎果鬥,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成語典故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聰明、講話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齊宣王正準備要去攻打魏國。便去晉見齊宣王,說:「大王,您聽過韓子盧和東郭逡的故事嗎?韓子盧是天底下最棒的獵犬,東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有一天,韓子盧在追趕東郭逡,一隻在前面拼命的逃,一隻在後面拼命的追,結果呢!它們兩個都跑到精疲力竭,動彈不得,全倒在山腳下死了。這個時候,正好有個農夫經過,便毫不費力地把它們兩個一齊帶回家煮了喫掉。」齊宣王一聽:「這跟我要去攻打魏國有什麼關係呀?」淳于:「大王,現在齊國發兵去攻打魏國,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內就可以打贏的。到頭來,雙方都弄成民窮財盡,兩敗俱傷,不但老百姓喫苦,國家的兵力也會大受損傷,萬一秦國和楚國趁機來攻打我們,那不是平白送給他們機會一併吞掉齊國和魏國嗎?」齊宣王聽了淳于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國的計劃。  後來,大家在形容二個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爭鬥,不但誰也沒贏還彼此都受了傷,就說是“兩敗俱傷”。

成語造句

戰爭只會讓雙方都遭受巨大損失,最終落得個兩敗俱傷的結局,實在是得不償失。

成語故事

在戰國時期,齊宣王想發兵攻打魏國。淳于髡知道後,便前來勸阻齊宣王。 淳于髡對齊宣王說:“大王啊,我給您講一個故事吧。有一年韓國的黑棗樹結出了非常美味的果實,楚國的村民們都很眼饞。於是,楚國的村民們就成羣結隊地去偷摘黑棗。這讓韓國的村民們非常憤怒,他們也集合起來,要去攻打楚國,好好教訓一下這些偷棗的人。 楚國的村長知道了這件事,趕忙阻止自己的村民,他說:‘哎呀,我們只是爲了一些黑棗,就去和韓國人大動干戈,如果真的打起來,雙方肯定都會有很多傷亡,到時候就算我們得到了黑棗又有什麼意義呢?這樣只會兩敗俱傷啊。’楚國的村民們聽了村長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放棄了攻打韓國的念頭。 大王您現在想要攻打魏國,不也和這個故事很相似嗎?戰爭一旦爆發,不管最後結果如何,齊國和魏國都會遭受巨大的損失,士兵們會傷亡慘重,百姓們也會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難道您真的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面嗎?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避免這種兩敗俱傷的結局啊。” 齊宣王聽了淳于髡的故事和勸告,沉思了許久,最終決定放棄攻打魏國的想法。他意識到戰爭帶來的往往是無盡的破壞和傷痛,而通過智慧和謀略,也許能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戰爭都造成了兩敗俱傷的後果。比如春秋時期的吳楚之戰,雙方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和資源,經過長時間的廝殺,兩國都疲憊不堪,國力大損。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我們應該從這些歷史事件中吸取教訓,在面對衝突和矛盾時,要保持冷靜和理智,儘量尋求和平、共贏的解決方案,而不是輕易地選擇戰爭或激烈對抗,以免造成兩敗俱傷的悲劇局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穩定的世界。”

兩敗俱傷-成語圖片

兩敗俱傷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