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精圖治

成語拼音

lì jīng tú zhì

勵精圖治成語解釋

礪:奮勉;圖:設法;治:治理好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典故出處

《漢書·魏相傳》:“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爲治。”《宋史·神宗紀贊》:“厲精圖治,將大有爲。”

成語典故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死去。他沒有兒子,於是手握朝政大權的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立武帝的曾孫劉詢爲帝。這就是漢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據歷史教訓和霍氏家族的專權胡爲,建議宣帝採取措施,削弱霍氏權力。霍氏對魏相極度怨恨和恐懼,便假借太后命令,準備先殺魏相,然後廢掉宣帝。宣帝得知此事後,先發制人,採取行動,將霍氏滿門抄斬。  從此以後,漢宣帝親自處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圖把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他直接聽取羣臣意見,嚴格考查和要求各級官員;還降低鹽價,提倡節約,鼓勵發展農業生產。魏相領着百官盡職,很符合漢宣帝的心意。漢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的有效措施,終於使國家興旺發達起來。他在位二十五年使已經衰落的西漢王朝出現了中興的局面。

成語造句

國家想要繁榮昌盛,就必須有一羣勵精圖治的領導者,帶領人民共同努力奮鬥。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國內政治腐敗,經濟衰退,外敵虎視眈眈,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這時,一位年輕而有志向的君主登上了王位。他深知國家的困境,決心要改變這一切,讓國家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這位君主開始實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廣納賢才,不拘一格地選拔有能力、有才華的人爲官,讓他們爲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他親自參與朝政,認真聽取大臣們的意見和建議,力求每一個決策都能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在經濟方面,他鼓勵農業生產,推行一系列優惠政策,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同時,他大力發展商業和手工業,促進了經濟的繁榮。他還注重文化教育,創辦學校,培養人才,提高國民的素質。 爲了加強國防,君主積極訓練軍隊,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他親自視察軍隊,鼓舞士氣,讓士兵們明白保家衛國的重要性。 在君主的不懈努力下,國家逐漸走上了正軌。政治變得清明,經濟日益繁榮,百姓安居樂業,軍隊也變得強大起來。周邊的國家對這個曾經衰落的國家刮目相看,再也不敢輕易侵犯。 這位君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勵精圖治。他就像歷史上那些偉大的君主一樣,憑藉着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帶領國家走出了困境,迎來了輝煌的明天。正如《漢書·魏相傳》中所說:“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爲治。”這位君主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實現了國家的復興,成爲了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他的故事也被後人傳頌不衰,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爲了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

勵精圖治-成語圖片

勵精圖治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