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鑼開道
成語拼音
- míng luó kāi dào
鳴鑼開道成語解釋
- 封建時代官吏出門時,前面開路的人敲鑼喝令行人讓路。比喻爲某種事物的出現,製造聲勢,開闢道路。
典故出處
- 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六時而作一得意想,便彷彿坐在四人大轎裏,鳴鑼開道的去接印一般。”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前方道路擁堵,忽然聽到一陣喧譁,原來是有重要人物出行,衆人在爲其鳴鑼開道。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繁華都市,有一位新任的官員即將走馬上任。
這位官員名叫張華,他出身名門,才華橫溢,但也有些自命不凡。當他得知自己被任命爲這個重要城市的官員時,心中滿是歡喜和期待。
上任的日子終於到來,張華騎着高頭大馬,身後跟着長長的隊伍。前面有一羣差役敲打着鑼鼓,聲音震天動地,這便是所謂的“鳴鑼開道”。街道兩旁的百姓們紛紛駐足觀看,對於這位新上任的官員充滿了好奇。
張華坐在馬上,看着道路兩旁的人羣,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優越感。他覺得自己如今大權在握,定能在這個城市裏大有作爲,讓所有人都對他敬畏有加。
然而,張華卻漸漸在權力中迷失了自我。他開始濫用職權,對百姓橫徵暴斂,弄得民不聊生。許多百姓怨聲載道,對他的行爲極爲不滿。
有一位名叫李賢的書生,他目睹了張華的所作所爲,心中十分憤慨。他決定挺身而出,向張華進諫。李賢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勇氣,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書信給張華,指出他的種種錯誤,並引用了歷史上許多賢明官員的事例,希望張華能夠警醒,改過自新。
張華收到書信後,一開始十分憤怒,但在冷靜下來後,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想起了那些歷史上因爲驕奢淫逸而最終身敗名裂的官員。他決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一個爲百姓謀福祉的好官。
從那以後,張華不再追求那些虛榮的排場,不再讓差役鳴鑼開道。他深入民間,傾聽百姓的聲音,努力爲百姓解決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城市又恢復了往日的繁榮和安寧,百姓們對張華也重新充滿了敬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權力和地位並不是用來炫耀和濫用的,而是應該用來爲人民服務。即使一開始可能會迷失方向,但只要能及時醒悟,依然可以走上正確的道路。正如張華,從最初的鳴鑼開道、不可一世,到後來的洗心革面、造福百姓,他的經歷也成爲了人們口中的一段佳話,警示着後人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忘初心。
鳴鑼開道-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