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琴而治
成語拼音
- míng qín ér zhì
鳴琴而治成語解釋
- 指以禮樂教化人民,達到政簡刑清”的統治效果。舊時常用做稱頌地方官的諛詞。
典故出處
- 《呂氏春秋·察賢》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爲官一方,積極推行仁政,竟能做到如古人般鳴琴而治,使得當地民風淳樸,百姓安居樂業。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叫宓子賤的人。他被魯國國君派往單父這個地方去治理。
宓子賤是一個很有智慧和才能的人。當他到達單父後,並沒有立刻實施各種繁雜的政令和措施,而是與衆不同地選擇了一種看似簡單卻又充滿深意的治理方式。
他每天在公堂之上,悠閒地彈着琴,處理着政務。他以一種平和、從容的態度對待百姓和各項事務,並不刻意去追求嚴厲的管制和繁瑣的規矩。
宓子賤深知,治理一個地方不能僅僅依靠強硬的手段和嚴厲的律法,更重要的是要贏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他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品德,營造出一種寬鬆而和諧的氛圍。
在他的治理下,單父的百姓們安居樂業,社會秩序井然。人們都積極地勞作和生活,各種事務也都能夠順利地進行。宓子賤這種看似輕鬆的治理方式,實際上蘊含着深刻的道理。
與宓子賤同時期,還有其他一些地方官,他們採用的多是較爲嚴厲和刻板的治理方法,結果往往是弄得百姓疲憊不堪,怨聲載道。
而宓子賤的“鳴琴而治”卻成爲了一段佳話,被後世所傳頌。這也讓我們明白,真正高明的治理者,不是通過高壓手段讓人們畏懼服從,而是以一種溫和、智慧的方式引導人們自覺地遵守規則,共同爲了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正如《論語》中所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宓子賤正是以他的品德和智慧,踐行着這種以德治國的理念,實現了單父的繁榮和穩定。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各種複雜的情況時,我們要學會運用智慧和謀略,找到最適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強硬推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長治久安的效果。
鳴琴而治-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