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林革音
成語拼音
- pàn lín gé yīn
泮林革音成語解釋
- 比喻在好的影響感化下而改變舊習性。
典故出處
- 《詩·魯頌·泮水》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鄭玄箋言鴞恆惡鳴,今來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爲此之故,故改其鳴,歸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則化也。”
成語典故
- 自上而下,速於置郵,泮林革音,無復故態。★唐·劉禹錫《唐故相同贈司空令狐公集序》
成語造句
- 昔日這裏風氣不佳,如今經過多方努力,已經大有改觀,可謂泮林革音。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衛的諸侯國。這個諸侯國在當時的政治格局中,地位較爲重要,但其內部的治理卻並非一帆風順。
當時衛國的國君,雖然心懷壯志,想要讓國家繁榮昌盛,但在用人和決策方面卻常常出現失誤。一些心懷叵測的大臣們利用國君的弱點,爲自己謀取私利,導致國家的政治日益腐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位名叫子產的賢能之士嶄露頭角。子產出身名門,自幼聰慧過人,飽讀詩書,對治國之道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他看到衛國的現狀,憂心忡忡,決定挺身而出,爲國家的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子產首先向國君進諫,指出國家當前面臨的種種問題,並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議。國君起初對他的話將信將疑,但在子產的一再堅持和詳細闡述下,國君終於被他的誠意和智慧所打動,決定賦予子產權力,讓他推行改革。
子產深知改革之路充滿艱辛,但他毫不退縮。他先是整頓吏治,嚴厲打擊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員,選拔了一批清正廉潔、有才能的人爲官。同時,他還改革了稅收制度,減輕了百姓的負擔,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
在子產的努力下,衛國的政治逐漸清明,經濟也開始復甦。百姓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對未來充滿了信心。然而,改革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一些既得利益者對子產的改革措施恨之入骨,他們暗中勾結,企圖破壞改革的成果。
面對重重阻力,子產始終堅定信念,不爲所動。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一次次化解了危機,讓改革得以繼續推進。經過多年的努力,衛國終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百姓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曾經那些行爲不端、作惡多端的人,也在子產的感召和治理下,改過自新。就如同“泮林革音”一般,連泮水之邊的樹林裏,鳥獸的聲音都變得美好動聽了。衛國的成功變革,讓周邊的諸侯國紛紛側目,子產也因此名垂青史,成爲了後世傳頌的賢臣典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即使面對再艱難的局面,也能夠實現變革,讓不好的局面得到徹底的改善。
泮林革音-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