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枝末節
成語拼音
- páng zhī mò jié
旁枝末節成語解釋
- 比喻不重要。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解決這個複雜問題時,我們不能被旁枝末節所幹擾,而要抓住核心關鍵,才能迅速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繁榮國度,有一位名叫李賢的賢臣,他爲官清正廉潔,一心爲了國家的繁榮和百姓的福祉而努力。
當時,這個國家的朝政看似穩定,但實則暗藏危機。國王雖然有一定的治國之志,但在一些決策上常常被身邊的近臣所左右。
在一次重要的軍事戰略討論中,大部分大臣都圍繞着主要的作戰方針展開激烈的爭論。然而,有一小部分臣子卻將注意力放在了一些旁枝末節的問題上。比如,他們爭論着軍隊出征時應該攜帶何種旗幟,士兵的服裝應該採用何種顏色等,而對於關鍵的戰略佈局、糧草籌備等核心問題卻鮮有關注。
李賢對此深感憂慮,他多次向國王進諫,指出這些旁枝末節的爭論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更有可能讓國家錯失戰略良機。他引用了歷史上諸多因爲忽視關鍵問題,而被旁枝末節所累導致失敗的案例。他說:“昔日有一國,在抵禦外敵入侵時,將領們糾結於出征時的鼓樂儀仗,而對敵軍的兵力部署和戰術策略毫無研究,最終導致兵敗國亡。如今,我們切不可重蹈覆轍,讓這些無關緊要的細節阻礙了國家的大計。”
國王起初對李賢的諫言並未完全放在心上,認爲這些細節也是體現國家威嚴的一部分。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由於在旁枝末節上耗費了過多的精力,國家在一次重要的軍事行動中因爲準備不足而遭遇了挫折。
此時,國王才幡然醒悟,意識到李賢的遠見卓識。他開始大力整頓朝綱,摒棄那些只關注旁枝末節而忽視核心問題的臣子,重新確立了以國家根本利益和重大戰略爲核心的決策機制。
經過一番努力,國家逐漸走上了正軌,在面對各種內外挑戰時能夠準確把握關鍵,不再被旁枝末節所迷惑,最終實現了長治久安,繁榮昌盛。 這個故事警示後人,在面對重要事務時,要分清主次,抓住關鍵,切勿被旁枝末節分散精力,迷失方向。
旁枝末節-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