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指曲諭

成語拼音

páng zhǐ qǔ yù

旁指曲諭成語解釋

從側面委婉啓發曉諭。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解釋這個複雜的問題時,沒有直接點明,而是採用了迂迴的方式旁指曲諭,讓大家慢慢領悟。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繁華城鎮裏,生活着一位名叫李賢的官員。李賢爲人正直,一心爲百姓謀福祉,深受民衆的愛戴。 有一年,這個城鎮遭遇了嚴重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生活困苦,紛紛向官府求助。然而,一些官員卻只想着如何中飽私囊,對百姓的苦難視而不見。 李賢心急如焚,他多次向其他官員進言,希望能夠採取有效的措施來救濟災民。可是,那些官員們卻對他的建議充耳不聞,甚至對他加以排擠。 李賢深知,直接強硬地與這些官員對抗並非明智之舉,於是他決定採用旁指曲諭的方法。 在一次官員的聚會上,李賢沒有直接提及旱災和救濟的事情,而是先講了一個故事。他說:“從前,有一個地方發生了同樣嚴重的災害,百姓民不聊生。當地的官員一開始也是不作爲,但後來有一位智者給他們講述了一個道理。他說,‘爲官者就如同大樹,百姓則是樹根,若是樹根缺水乾枯,大樹又怎能枝繁葉茂呢?’那些官員聽後恍然大悟,立即採取行動,最終拯救了百姓。” 李賢講完這個故事後,微笑着看着其他官員,說道:“諸位,這雖是個故事,但其中的道理值得我們深思啊。”有些官員聽出了他的弦外之音,面露羞愧之色。 還有一次,李賢邀請幾位重要官員一同遊覽當地的名勝。在遊覽的過程中,他指着一片荒蕪的田地說:“諸位請看,這片土地曾經是多麼肥沃,如今卻成了這般模樣。我們身爲官員,難道不應該爲此感到痛心嗎?”接着,他又提到了一些古代賢官在災年積極救災,最終名垂青史的事例。 經過李賢多次旁指曲諭,一些官員終於被他的真誠和智慧所打動,開始重視百姓的疾苦,紛紛行動起來,積極組織救災,開倉放糧,幫助百姓渡過了難關。 李賢這種旁指曲諭的方式,既避免了與其他官員的正面衝突,又巧妙地傳達了自己的想法,最終達成了拯救百姓的目的,成爲了當地流傳的一段佳話。 他的智慧和善良,也爲後人所敬仰和傳頌。

旁指曲諭-成語圖片

旁指曲諭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