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肝瀝血
成語拼音
- pī gān lì xuè
披肝瀝血成語解釋
- 比喻竭盡忠誠。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爲了這份事業付出了太多,沒日沒夜地工作,真可謂披肝瀝血。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戰亂時期,有一位名叫李陵的將領。他出身將門,自幼習武,心懷報國之志。
當時,邊疆戰事頻繁,匈奴屢屢犯境。李陵主動請纓,率領着一支軍隊出征。
戰場上,李陵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他的士兵們在他的激勵下,也都悍不畏死,奮勇殺敵。然而,戰局變幻莫測,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李陵的軍隊漸漸陷入了困境。
糧草斷絕,援兵不至,李陵的軍隊在冰天雪地中苦苦支撐。但他從未有過退縮之意,依舊堅定地指揮着戰鬥,試圖尋找破敵之策。
可最終,李陵的軍隊還是被匈奴重重包圍。李陵奮力拼殺,無奈大勢已去,他爲了保存部下的性命,不得不選擇了投降。
消息傳到京城,滿朝震驚。皇帝龍顏大怒,羣臣紛紛指責李陵叛國投敵。但有一位名叫司馬遷的大臣,卻站了出來,爲李陵仗義執言。
司馬遷深知李陵爲人,他在朝堂上慷慨陳詞,向皇帝講述李陵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以及他所面臨的絕境。司馬遷說:“李陵將軍一心爲國,他率部出征,浴血奮戰,雖最終兵敗,但他的忠心天地可鑑。他絕非貪生怕死之徒,此次投降,想必是權宜之計,以待日後尋機歸漢。”
然而,皇帝正在氣頭上,根本聽不進司馬遷的話。司馬遷因此觸怒了皇帝,被處以宮刑。
遭受如此殘酷的刑罰,司馬遷身心俱創。但他並未因此放棄自己的信念和使命。在那痛苦而漫長的歲月裏,他忍辱負重,發憤著書。
他以筆爲劍,以墨爲血,將自己的悲憤、理想和對歷史的洞察,都傾注在了《史記》之中。他披肝瀝血,耗盡了畢生的精力,只爲了能夠給後人留下一部真實而偉大的史書。
正是因爲司馬遷的堅持和付出,《史記》得以流傳於世,成爲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而他那爲了正義和真理,不惜披肝瀝血的精神,也永遠被後人銘記和傳頌。
披肝瀝血-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