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豕聽經

成語拼音

mù shǐ tīng jīng

牧豕聽經成語解釋

一面放豬,一面聽講。比喻求學努力。

典故出處

《後漢書·承宮傳》:“少孤,年八歲爲人牧豕。鄉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息廬下,樂其業,因就聽經,遂請留門下,爲諸生拾薪。”

成語典故

漢朝時期,承宮很小就成爲孤兒,靠給別人放牧豬羊爲生。鄉里徐子盛老師給數百個學生講解《春秋經》,8歲的承宮偷偷躲在教室的外面,邊放豬邊聽老師講解,十分入迷,就想方設法請老師讓他進教室聽課,作爲交換條件是爲師生撿柴草。

成語造句

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即使生活條件艱苦,如牧豕聽經般,依然堅持讀書,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成語故事

在漢朝時期,有一個名叫承宮的少年。承宮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生活十分艱苦。 承宮自幼便展現出對知識的強烈渴望,但由於家境貧困,他無法像其他富家子弟那樣進入學堂接受正規的教育。爲了維持生計,承宮不得不每天去放豬,也就是所謂的牧豕。 有一天,承宮趕着豬羣經過一個學舍,學舍中傳來了朗朗的讀書聲。承宮被這讀書聲深深吸引,他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站在學舍外靜靜地聆聽着裏面的講學。那充滿智慧和真理的話語,如同美妙的音樂般迴盪在他的耳畔,讓他沉醉其中。 從那一天起,承宮只要有機會就會來到學舍外聽經。他不顧放豬的勞累,不顧他人的嘲笑,一心一意地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漸漸地,他從這些講學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道理。 時光荏苒,承宮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堅持,雖然從未正式進入學堂學習,但他在學問上取得了驚人的進步。他對經典著作的理解甚至超過了許多接受過正規教育的人。 後來,承宮的事蹟被人們所知曉,大家都對他這種刻苦求知的精神深感敬佩。他也終於有機會能夠真正深入地學習更多的知識,爲自己的未來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承宮的故事成爲了一個典範,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對知識的執着追求和不懈努力。他牧豕聽經的經歷,讓人們明白,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無論身處何種艱難的環境,都能找到通往知識和成功的道路。正如古人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承宮就如同那在嚴寒中綻放的梅花,雖歷經磨難,卻散發出迷人的芬芳。他的故事激勵着後世的人們,不要因爲外在的困難而放棄對知識和夢想的追求,要勇敢地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

牧豕聽經-成語圖片

牧豕聽經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