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噬鸚鵡

成語拼音

māo shì yīng wǔ

貓噬鸚鵡成語解釋

比喻排擠好人。

典故出處

宋·岳珂《桯史·鸚鵡諭》:“至今蜀人談謔,以排根善類者爲‘貓噬鸚鵡’。”

成語典故

傳說古代有一個愛貓的人,特地選定一個吉日從鄰居家買來一隻貓,準備用它來捕鼠。結果,老鼠一個沒有抓到,貓先撕破鳥籠子,把主人最喜愛的鸚鵡給吃了。

成語造句

一隻貓突然撲向籠子裏的鸚鵡,上演了一場貓噬鸚鵡的悲劇。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富裕的人家,家中養着一隻貓和一隻鸚鵡。 這隻貓平日裏就頗爲調皮搗蛋,總是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和探索欲。而鸚鵡則被主人精心飼養在一個華麗的籠子裏,羽毛鮮豔,叫聲悅耳動聽。 一天,主人有事外出,家中只剩下貓和鸚鵡。貓在房間裏閒逛着,忽然看到了那隻五彩斑斕的鸚鵡。它心中涌起一股奇怪的念頭,慢慢靠近鸚鵡的籠子。鸚鵡一開始並未在意貓的靠近,依舊在籠子裏悠然自得地梳理着自己的羽毛。 然而,當貓距離籠子越來越近時,鸚鵡察覺到了危險。它開始在籠子裏驚慌地撲騰,試圖警告貓不要靠近。但貓的好奇心被徹底激發了起來,它完全不顧鸚鵡的警告,伸出爪子試圖去抓鸚鵡。 鸚鵡嚇得尖叫起來,拼命躲避貓的爪子。貓的進攻愈發猛烈,它一心想要抓住這隻看起來很特別的“獵物”。就在這緊張的時刻,鸚鵡拼命掙扎,卻不小心將籠子弄倒在地,門也被震開了。 貓見此機會,立刻撲了上去,和鸚鵡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追逐。鸚鵡驚恐萬分,四處逃竄,但無奈房間的空間有限,它最終還是被貓追上了。貓用爪子抓住了鸚鵡,開始噬咬起來。 當主人回來時,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和已經奄奄一息的鸚鵡。主人痛心疾首,後悔自己沒有將貓和鸚鵡妥善安置。 這個故事雖然看似只是一個關於貓和鸚鵡的小插曲,但卻反映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像貓這樣因爲一時的好奇或者慾望而做出錯誤行爲的情況。就如同歷史上一些因貪婪或衝動而導致嚴重後果的事件。比如在某些朝代,一些官員因爲貪圖權力和財富,濫用職權,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而鸚鵡則代表着那些原本生活平靜卻無端遭受災難的無辜者。 我們應該從這個故事中吸取教訓,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行爲,不要因爲一時的衝動而傷害他人或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同時,我們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避免成爲像鸚鵡一樣的受害者。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和諧、美好。

貓噬鸚鵡-成語圖片

貓噬鸚鵡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