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志常在
成語拼音
- měng zhì cháng zài
猛志常在成語解釋
- 比喻雄心壯志,至死不變。
典故出處
- 晉·陶潛《讀山海經》詩:“刑天舞於戚,猛志固常在。”
成語典故
- 炎帝的小女兒在東海游泳時不幸淹死了。她死後變成了叫精衛的鳥,常常從遠隔千里的西山銜來木石,投到東海里,想把它填平。《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講:刑天與黃帝爭天下,最後被砍了頭,扔到常羊山。刑天沒了頭,就把自己的乳頭變成眼睛,把肚臍變成嘴,揮舞着盾牌和斧子,要和黃帝繼續戰鬥。 晉代詩人陶淵明寫道:“精衛銜來小樹枝想填平東海,刑天死了還揮舞着盾牌和斧子,他們的雄心壯志真是可歌可泣。”。
成語造句
- 他雖然歷經無數挫折,但猛志常在,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
成語故事
- 在遠古時期,有一個部落,部落中有一位年輕的勇士名叫刑天。刑天身材高大,力大無窮,他有着一顆無比勇敢和堅毅的心。
那時候,天地間還存在着諸多挑戰和危險。刑天爲了保護自己的部落,常常衝鋒陷陣,與各種猛獸和敵人戰鬥。他不畏艱難,不懼危險,憑藉着自己的勇氣和力量,一次次地爲部落化解危機。
有一次,部落遭遇到了一個極其強大的敵人。這個敵人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許多人都陷入了恐慌之中。然而,刑天卻毫不畏懼,他挺身而出,帶領着部落的勇士們與敵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在戰鬥中,刑天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頑強的鬥志。他揮舞着手中的武器,如同一頭勇猛的雄獅,不斷地衝向敵人。儘管敵人十分強大,但刑天始終沒有退縮,他堅信自己能夠戰勝敵人。
經過漫長而艱苦的戰鬥,刑天和他的勇士們終於擊退了敵人。然而,刑天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受了重傷,但他的眼神中依然充滿了堅定和不屈。
在養傷的日子裏,刑天也沒有閒着。他不斷地思考着如何讓部落變得更加強大,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族人。他心中始終懷揣着對部落的責任和對未來的希望。
隨着時間的推移,刑天的傷勢逐漸痊癒。他又重新投入到了部落的建設和保衛工作中。他始終保持着那份勇猛和堅毅,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挑戰,他都毫不退縮。
刑天的故事在部落中流傳開來,人們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動。他成爲了部落的英雄,他的勇氣和鬥志激勵着每一個人。而刑天自己,也始終保持着那份猛志常在的精神,繼續爲部落的繁榮和發展而努力奮鬥。他的事蹟被後人傳頌不衰,成爲了勇敢和堅毅的象徵。即使時光流轉,歲月變遷,刑天的猛志常在精神依然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着人們前行的道路。
正如《山海經·海外西經》中所記載:“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爲目,以臍爲口,操干鏚以舞。”刑天即使失去了頭顱,依然戰鬥不息,這種猛志常在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許多像刑天這樣的英雄人物,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着猛志常在的含義,激勵着後人不斷追求進步和超越。
猛志常在-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