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竹槓

成語拼音

qiāo zhū gàng

敲竹槓成語解釋

比喻利用別人的弱點或以某種口實爲藉口來索取財物。

典故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7回兄弟敲竹槓,也算會敲的了,難道這裏頭還有竹槓不成?”

成語典故

《木刻紀程》是用原木版印的,因爲版面不平,被印刷廠大敲竹槓,上當不淺。★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

成語造句

他在旅遊景區買東西的時候,被商家狠狠敲竹槓,花了不少冤枉錢。

成語故事

在清朝末年,各地的商業往來十分頻繁。在南方的一個繁華小鎮上,有一個名叫李福的商人,他經營着一家不大不小的綢緞莊,生意還算紅火。 這一天,李福帶着夥計去鄰鎮採購一批上好的綢緞。經過一番挑選和討價還價,終於談妥了價格,裝滿了幾車貨物準備返回。 然而,在經過一個關卡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守關的小吏見李福的車隊貨物滿滿,心生貪念。他故意找茬,說李福的車隊超重,會壓壞道路,需要繳納一筆額外的費用才能放行。 李福心中明白,這完全是無中生有,道路哪有那麼容易被壓壞。但他也知道,若不滿足這小吏的要求,只怕貨物會被扣押,耽誤了生意損失更大。無奈之下,李福只好與小吏商量,希望能少交點錢。 可那小吏卻毫不鬆口,態度強硬,堅持要收一大筆錢。李福心中氣憤不已,但又無可奈何,最終只能忍痛交了錢。這小吏的行爲,就如同敲竹槓一般,仗着手中那一點點權力,強行索取他人錢財。 在歷史上,類似這樣敲竹槓的事情並不少見。比如在明朝的時候,一些地方官員巧立名目,向百姓徵收各種不合理的賦稅,百姓們苦不堪言。這些官員的行爲,也是在敲百姓的竹槓,嚴重損害了百姓的利益,導致民不聊生。 回到李福這邊,雖然這次吃了虧,但他也從中吸取了教訓。此後,他在生意場上更加小心謹慎,同時也積極與其他商人聯合起來,共同抵制這種不合理的收費和敲詐行爲。 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商人團結起來,那些妄圖敲竹槓的人也漸漸收斂了他們的惡行。而李福的生意,也因爲他的誠信經營和勇敢抗爭,變得越來越好,成爲了當地頗有名望的富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面對不合理的敲竹槓行爲,我們不能一味地忍讓退縮,而應該勇敢地抗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警醒那些妄圖通過不正當手段謀取私利的人,多行不義必自斃,最終不會有好下場。

敲竹槓-成語圖片

敲竹槓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