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論鯁議

成語拼音

qiào lùn gěng yì

峭論鯁議成語解釋

指議論嚴正剛直。

典故出處

宋李綱《論節義》[顏真卿]其後歸朝,峭論鯁議,爲奸臣所擠,殞於賊手。”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這場激烈的學術研討中,他總能發表獨特的見解,旁人雖覺得有些尖銳,卻也不得不承認那是峭論鯁議,值得深思。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政治風雲變幻莫測,各種觀點和議論此起彼伏。 有一位名叫李正的大臣,他爲人剛正不阿,心懷天下蒼生。當時,國家正面臨着一系列的困境,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民生凋敝,朝政腐敗。 皇帝爲了尋求解決之道,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大多數大臣要麼沉默不語,要麼阿諛奉承,提出一些華而不實的建議。然而,李正卻挺身而出,毫不畏懼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直言不諱地指出了朝政中的種種弊端,包括官員的貪污受賄、軍隊的鬆弛懈怠以及政策的失誤之處。他的言辭犀利,觀點獨到,每一句話都切中要害,讓在場的一些心懷鬼胎的大臣們感到惶恐不安。 李正的這些言論,可謂是峭論鯁議。他不顧個人得失,一心只爲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着想。 有位權傾朝野的奸臣,對李正的直言深感惱怒,試圖在皇帝面前詆譭他,說他故意危言聳聽,擾亂朝綱。但皇帝並非昏庸之輩,他深知李正的一片忠心,對奸臣的挑撥不爲所動。 在之後的日子裏,李正依然堅持自己的峭論鯁議,不斷爲國家的改革和發展出謀劃策。他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如整頓吏治、加強軍事訓練、減輕百姓賦稅等。雖然這些建議在推行的過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但李正始終沒有放棄。 最終,在李正的不懈努力和皇帝的支持下,國家逐漸走出了困境,呈現出繁榮昌盛的景象。李正的峭論鯁議成爲了一段佳話,被後世傳頌。他的勇氣和智慧,爲後人樹立了榜樣,讓人們明白,在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面前,應當勇敢地發表真實而有價值的言論,不畏權貴,堅守正義。

峭論鯁議-成語圖片

峭論鯁議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