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宜之策

成語拼音

quán yí zhī cè

權宜之策成語解釋

指爲了應付某種情況而暫時採取的辦法。同權宜之計”。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面對突發情況時,我們暫時採取了一個臨時的辦法,這其實只是權宜之策,後續還需從長計議找到更完善的解決方案。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爲梁國的地方。梁國的國君梁惠王是一位心懷壯志,渴望國家繁榮昌盛的君主。 梁惠王在位期間,梁國時常受到周邊強國的侵擾。其中,與鄰國衛國的爭端尤爲頻繁。衛國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多次對梁國邊境進行騷擾和掠奪,使得梁國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梁惠王爲此憂心忡忡,召集了朝中的大臣們商議對策。大臣們各抒己見,有的主張強硬對抗,立即出兵與衛國一決雌雄;有的則認爲應當先加強國內的防禦工事,鞏固邊防。然而,這些建議在梁惠王看來,都不是能夠迅速解決當前危機的良策。 就在梁惠王陷入困境之時,一位名叫蘇策的大臣站了出來。他向梁惠王進言道:“陛下,如今衛國勢大,我國若貿然與其正面交鋒,恐怕會遭受巨大損失。而一味地加強防禦,也只是被動挨打,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臣有一計,或許可解當下之急,不過只是權宜之策。”梁惠王聽聞,急切地問道:“愛卿快快道來。” 蘇策說道:“衛國之所以頻頻侵犯我國邊境,無非是覬覦我國的資源和財富。我們可以先派遣使者前往衛國,送上豐厚的禮物,表示願意與衛國修好,並承諾在一定時期內每年向衛國進貢一定數量的財物。如此一來,衛國或許會暫時停止對我國的侵擾,我們便可贏得時間,休養生息,發展國內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待我國國力強盛之時,再作長遠打算。” 梁惠王聽後,心中猶豫不決。他深知這一做法有損國家的尊嚴,但面對當前的緊迫形勢,又似乎別無他法。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梁惠王最終決定採納蘇策的建議,派遣使者前往衛國求和。 果然,衛國見梁國主動求和並送上厚禮,便暫時停止了對梁國邊境的侵犯。梁國得以獲得了一段相對和平的時期。在這段時間裏,梁惠王積極推行改革,鼓勵農業生產,加強軍事訓練,選拔賢能之士治理國家。 幾年之後,梁國的國力日益強盛,百姓安居樂業。而此時的衛國,由於長期沉迷於梁國的進貢,軍隊疏於訓練,國內政治腐敗。梁惠王見時機已到,果斷停止了向衛國的進貢,並集結大軍,對衛國發起了反擊。衛國此時已無力抵抗梁國的進攻,最終被梁國所擊敗。 梁國通過這一權宜之策,成功地化解了危機,並實現了國家的崛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危機時,有時採取權宜之計是爲了贏得時間和機會,爲最終的勝利創造條件。但權宜之計只是暫時的手段,不能忘記長遠的目標和發展。

權宜之策-成語圖片

權宜之策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