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含垢

成語拼音

rěn rǔ hán gòu

忍辱含垢成語解釋

忍、含忍受。忍受恥辱。

典故出處

《後漢書·曹世叔妻傳》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那段艱難的歲月裏,他遭遇了無數的不公和詆譭,但爲了心中的信念,始終默默承受,忍辱含垢,只爲等待撥雲見日的那一天。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人物經歷了種種磨難與屈辱,卻能憑藉堅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最終成就一番偉業。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范雎的人。他出身貧寒,但胸懷大志,一心想要憑藉自己的才華在政治舞臺上一展抱負。起初,范雎在魏國大夫須賈門下做事。一次,范雎跟隨須賈出使齊國,齊王對范雎的才華十分賞識,賞賜了他許多財物。須賈卻因此心生嫉妒,回國後向魏國丞相魏齊誣告范雎私通齊國。 魏齊大怒,令人將范雎嚴刑拷打,打得他遍體鱗傷,肋骨斷裂。范雎裝死,才逃過一劫。被人用草蓆裹着丟進茅廁,魏齊的賓客們還紛紛向他身上撒尿,對他肆意侮辱。 然而,范雎忍辱含垢,沒有放棄生存的希望。在好友鄭安平的幫助下,他改名張祿,隱匿起來。 後來,秦國使者王稽出使魏國,鄭安平設法將范雎推薦給了王稽。王稽見范雎才華出衆,便將他偷偷帶回了秦國。 到了秦國,范雎憑藉自己的謀略和智慧,得到了秦昭襄王的重用。他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幫助秦國逐步擴大了領土,增強了國力。 最終,范雎成爲了秦國的丞相,權傾朝野。他沒有忘記曾經所遭受的屈辱,藉助秦國的力量,迫使魏國交出了魏齊。 范雎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困境和屈辱時,要學會忍辱含垢,保持堅韌不拔的意志,等待時機,終能一雪前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記載:“范雎蔡澤,世所謂一切辯士,然遊說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非計策之拙,所爲說力少也。及二人羈旅入秦,繼踵取卿相,垂功於天下者,固強弱之勢異也。然士亦有偶合,賢者多如此二子,不得盡意,豈可勝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惡能激乎?” 范雎在困厄之中,忍辱負重,最終成就了輝煌的人生。

忍辱含垢-成語圖片

忍辱含垢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