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民

成語拼音

píng yì jìn mín

平易近民成語解釋

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淺顯,容易瞭解。同“平易近人”。

典故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成語典故

西周武王的弟弟周公被封爲魯公,他沒有去曲阜,而讓兒子伯禽前去治理。姜子牙分到齊地,五個月就回京向周公彙報施政情況,而伯禽三年後纔回京彙報政績。周公感慨政令不簡約易行,百姓就不會對它親近,平易近人才行得通。

成語造句

政府官員應該做到真正地貼近羣衆,像焦裕祿那樣平易近民,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深受百姓愛戴的君主。 這位君主剛即位時,國家正處於一種微妙的局勢之中。他深知要想讓國家繁榮昌盛,首先就得贏得百姓的心。於是,他開始頻繁地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生活狀況和需求。 他沒有擺出高高在上的架子,而是以一種非常平和、親切的態度與百姓交流。遇到百姓有困難,他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他會親自參與到百姓的勞作中,體驗他們的辛苦,並且積極推動一些有利於民生的政策實施。 有一次,國內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導致莊稼歉收,百姓生活受到極大影響。這位君主沒有坐在朝堂上等待彙報,而是親自帶人前往災區,組織抗旱救災工作。他和百姓們一起挖井找水,一起想辦法應對困難。在他的努力下,旱災的影響被降到了最低,百姓們對他更是感激涕零。 他還重視教育,在全國範圍內大力興辦學校,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接受教育。他經常去學校視察,關心孩子們的學習和成長。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位君主的親民舉動傳遍了整個國家。百姓們都發自內心地擁護他,國家也變得越來越穩定和繁榮。歷史記載中對這位君主也是讚譽有加,稱他真正做到了“平易近民”。 這位君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親民,他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世的佳話。他讓人們明白,一個君主只有真正把百姓放在心中,與百姓緊密相連,才能夠贏得百姓的支持和愛戴,才能夠讓國家長治久安。他的事蹟提醒着後來的統治者們,要時刻保持一顆親民的心,時刻關注百姓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夠建立起一個強大而和諧的國家。 這就是關於“平易近民”這個成語的故事,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詞語,更是一種寶貴的治國理念和爲人之道。

平易近民-成語圖片

平易近民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