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寫成烏

成語拼音

sān xiě chéng wū

三寫成烏成語解釋

指古書傳寫易致差錯。同三寫易字”。

典故出處

清·黃宗羲《辯野史》去今五十年,耳目相接,其大者已牴悟如此。向後欲憑紙上之語,三寫成烏,豈復有實事哉。”

成語典故

若兩《會仙記》,邑中尚少副本,故未免傳訛,何怪此事之三寫成烏。★清·任安上《與吳拜經書》

成語造句

在複雜的工作中,由於頻繁修改和傳遞信息,原本清晰明確的計劃很容易變得混亂不堪,正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稍不注意就可能三寫成烏。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王獻之的書法家,他出身於書法世家,父親王羲之更是書法大家,名震天下。 王獻之自幼便展現出了非凡的書法天賦,勤奮刻苦,立志要在書法領域取得不亞於父親的成就。 有一次,王獻之正在爲一位友人書寫一封書信。他全神貫注,運筆如飛,每一個筆畫都傾注了他的心血和情感。然而,當他寫到關鍵之處時,卻因爲一時疏忽,寫錯了一個字。王獻之眉頭緊皺,心中懊惱不已。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決定重新書寫。 第二次書寫時,王獻之格外小心,對每一個字都反覆斟酌,力求完美。然而,命運似乎在捉弄他,這次又在另一個地方出現了瑕疵。王獻之感到十分沮喪,但他不服輸的性格讓他決定再次嘗試。 第三次書寫,王獻之調整心態,摒棄雜念,將自己完全沉浸在書法的世界中。他的呼吸平穩,心境如水,手中的筆彷彿與他的心靈相通。可是,最終完成時,卻發現與最初期望的仍有差距,甚至因爲多次修改,某些筆畫的神韻已經有所缺失,宛如把原本優美的字跡寫成了不堪入目的樣子,真可謂是“三寫成烏”。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做事情有時候過於追求完美,反覆修改,反而可能達不到最初的理想效果。就如同王獻之的這三次書寫,儘管初衷是爲了呈現最出色的作品,但過多的嘗試卻讓結果不盡人意。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的例子屢見不鮮。比如在戰爭中,將領如果猶豫不決,多次更改作戰策略,很可能錯失良機,導致戰局失利;在政治決策上,朝令夕改也會讓民衆無所適從,影響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所以,我們應當在行事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規劃,一旦開始行動,就要堅定信心,避免因爲過度的擔憂和猶豫而反覆更改,最終落得“三寫成烏”的結局。

三寫成烏-成語圖片

三寫成烏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