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章
成語拼音
- qī bù chéng zhāng
七步成章成語解釋
- 稱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詩”。
典故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爲遲。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
成語典故
- 三國時期,曹操的小兒子曹植才思敏捷,哥哥曹丕廢掉漢獻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曹植作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還嫌七步成章太慢,又要求應聲作詩。
成語造句
- 他才思敏捷,在面對難題時,竟能如曹植般七步成章,令人讚歎不已。
成語故事
- 在三國時期,曹魏政權中曾發生過一段令人唏噓的故事。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兒子,兩人都有着出衆的才華。曹操在世時,對曹植十分喜愛,曾一度考慮立他爲世子。然而,曹植性格豪放不羈,行事有時過於隨性,幾次讓曹操失望。最終,曹操還是選擇了曹丕作爲繼承人。
曹丕即位後,對曹植心懷忌恨。他擔心曹植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便總想找機會除掉他。有一天,曹丕將曹植召進宮中,想要藉機刁難他。
曹植來到宮中,心中忐忑不安,他知道曹丕對他心懷惡意。曹丕看着曹植,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他說:“聽聞你才思敏捷,今日你就在這大殿之上,當着衆人的面,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來,若作不出來,哼,後果你自知。”曹植心中一沉,但他也明白這是曹丕故意爲難他。
曹植開始邁步,一步、兩步……他的腦海中思緒飛速轉動。在第三步時,他緩緩開口吟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第四步,聲音略微提高:“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此時,大殿上一片寂靜,衆人都被曹植的才情所震撼。到了第五步,曹植的聲音充滿了悲憤:“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詩成,大殿上一片譁然。這首詩以豆和萁作比喻,生動地表達了兄弟之間不應互相殘殺的道理。曹丕聽後,臉上一陣青一陣白,他雖然心中惱怒,但也不得不承認曹植確實才華橫溢。而且在衆目睽睽之下,他也不好發作,只得暫時放過曹植。
曹植憑藉自己的才華和急智,在這艱難的處境中逃過一劫。然而,他的命運卻從此變得更加坎坷。他被曹丕不斷地打壓和排擠,生活陷入困境。但他的這首《七步詩》卻流傳了下來,成爲了後世傳頌的經典之作。
“七步成章”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用來形容一個人有着極高的文學才華,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它不僅體現了曹植的非凡才能,也讓我們看到了在權力鬥爭的殘酷背景下,人性的複雜與無奈。這個成語故事一直流傳至今,提醒着人們要珍惜親情,不要爲了權力和利益而傷害自己的親人,同時也激勵着人們不斷追求卓越的文學成就。
七步成章-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