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縱七擒
成語拼音
- qī zòng qī qín
七縱七擒成語解釋
- 比喻善於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同“七縱七禽”。
典故出處
- 《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擒),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
成語典故
-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爲鞏固後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撤軍時,南方彝族首領孟獲糾集殘兵餘勇來襲擊蜀軍。雙方一交鋒就活捉孟獲。諸葛亮從大局出發放他回家。孟獲先後七次被捉住,最終真心歸順蜀國。
成語造句
- 他對那個調皮的孩子採用了七縱七擒的教育方式,既給予適度的自由又適時地加以引導和約束。
成語故事
- 在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爲了平定南方的叛亂,親自率領大軍南征。當時,南方的首領孟獲勇猛善戰,但爲人魯莽且不服管束。
諸葛亮深知,要真正收服這片地區,必須讓孟獲心悅誠服。於是,在與孟獲的軍隊交戰中,諸葛亮巧妙運用戰術,多次擒獲孟獲。但每一次,他都沒有嚴懲孟獲,而是好酒好菜款待他一番後,便放他回去。
孟獲回到自己的營地後,並不服氣,他認爲這只是自己的一時疏忽,下次一定能戰勝諸葛亮。就這樣,諸葛亮一次又一次地擒獲孟獲,又一次次地放他回去。周圍的人對諸葛亮的做法很不理解,覺得他過於仁慈。但諸葛亮卻有着自己的考量,他要讓孟獲從心底裏臣服。
經過七次擒獲和釋放,孟獲終於被諸葛亮的智慧和仁德所折服。他意識到,自己無論如何也無法戰勝這樣一位傑出的統帥,而且諸葛亮對他的寬容和尊重也讓他十分感動。最終,孟獲心甘情願地率領其部衆歸降蜀漢,並表示永遠不再反叛。
諸葛亮七縱七擒孟獲的故事,成爲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正如《漢晉春秋》中所記載:“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這一做法充分展現了諸葛亮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非凡的政治智慧。他明白,單純依靠武力征服只能取得一時的勝利,而要實現長久的穩定和安寧,就必須贏得人心。通過七縱七擒,諸葛亮不僅成功平定了南方的叛亂,更爲蜀漢贏得了南方各族人民的擁護和支持,爲蜀漢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一成語也被後世用來形容運用策略得當,使對方心悅誠服地歸順。在歷史的長河中,七縱七擒的智慧不斷被人們傳頌和借鑑,提醒着人們在處理各種複雜關係和問題時,要有長遠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以智慧和仁德去化解矛盾,實現和諧與共贏。
七縱七擒-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