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痛仇快

成語拼音

qīn tòng chóu kuài

親痛仇快成語解釋

做事不要使自己人痛心,使敵人高興。指某種舉坳只利於敵人,不利於自己。

典故出處

漢·朱浮《與彭寵書》:“凡舉事無爲親厚者所痛,而爲見仇者所快。”

成語典故

東漢初期,漁陽太守彭寵因幫助劉秀平定王郎之亂而沒有被封官,心中不平。幽州牧朱浮前去漁陽徵錢糧,彭寵不給,並出兵攻打朱浮。朱浮寫信給他不要幹出讓親人痛苦仇人快樂的事情。彭寵自稱燕王,最後以失敗而告終。

成語造句

他這樣做完全是在做一些親痛仇快的事情,傷害了自己的親人朋友,卻讓敵人暗中高興。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令人唏噓的事。 在一個動盪的時期,有兩個國家常年交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其中一個國家的大臣甲,一直主張與敵國和平共處,通過談判和協商來解決爭端,以減少百姓的苦難。然而,另一個大臣乙卻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 大臣乙爲了自己的私利和權力慾望,不斷在朝堂上煽動對敵國的仇恨,鼓吹戰爭。他利用一些虛假的情報和謠言,讓國王和民衆相信敵國是不可饒恕的,必須用武力徹底征服。於是,戰爭一次又一次地被挑起,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在這個過程中,大臣甲屢次進諫,試圖說服國王停止這種無謂的戰爭,但大臣乙卻在一旁不斷詆譭大臣甲,說他是叛國賊,是敵國的奸細。國王在大臣乙的蠱惑下,漸漸疏遠了大臣甲,對他的建議也不再理會。 而敵國在一次次的戰爭中,也對這個國家充滿了仇恨和憤怒。他們原本也希望能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但現在卻不得不全力應對戰爭。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國家因爲長期的戰爭變得國力空虛,百姓流離失所。而大臣乙卻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權力夢中,不顧國家和人民的死活。大臣甲看着這一切,痛心疾首,他知道這樣下去國家必將走向滅亡。 最終,這個國家在戰爭中一敗塗地,百姓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而敵國也對他們充滿了怨恨。這正是大臣乙所造成的親痛仇快的局面,他爲了自己的私慾,讓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陷入了絕境,也讓敵國對他們充滿了仇視。而大臣甲,這位一心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忠臣,卻被誤解和排擠,他的良苦用心最終也沒能改變這個悲慘的結局。歷史記住了這一段慘痛的教訓,讓後人明白,爲了個人私利而挑起戰爭,只會帶來親痛仇快的後果,只有以和平、理性和智慧的方式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

親痛仇快-成語圖片

親痛仇快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