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縱七禽
成語拼音
- qī zòng qī qín
七縱七禽成語解釋
- 比喻善於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亦作“七縱七擒”。
典故出處
- 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長孟獲,又七次釋放,終於使孟獲心悅誠服。事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衆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成語典故
-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爲鞏固後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撤軍時,南方彝族首領孟獲糾集殘兵餘勇來襲擊蜀軍。雙方一交鋒就活捉孟獲。諸葛亮從大局出發放他回家。孟獲先後七次被捉住,最終真心歸順蜀國。
成語造句
- 諸葛亮爲了收服孟獲,對他七縱七禽,最終使其心悅誠服。
成語故事
- 在三國時期,戰火紛飛,英雄輩出。諸葛亮,這位智謀超羣的蜀漢丞相,面臨着一個棘手的對手——孟獲。
孟獲是南中地區的首領,他勇猛而有勢力。蜀漢爲了穩定後方,諸葛亮決定親自率領大軍征討南中。在與孟獲的初次交鋒中,諸葛亮憑藉着卓越的軍事智慧輕鬆獲勝,孟獲也成爲了蜀軍的俘虜。然而,諸葛亮並沒有嚴懲孟獲,而是出人意料地放了他,這讓孟獲既驚訝又困惑。
孟獲回去後,重整旗鼓,再次與蜀軍交戰,但又一次被諸葛亮擊敗並生擒。諸葛亮依然沒有殺他,再次放他歸去。就這樣,孟獲一次又一次地被擒,又一次又一次地被放。每一次失敗後,孟獲都會回去更加努力地準備,試圖找到戰勝諸葛亮的辦法。
到了第七次,孟獲集結了他所能調動的最大力量,與諸葛亮進行了一場決戰。但結果依然是他慘敗,又一次成爲了諸葛亮的俘虜。這一次,孟獲徹底被諸葛亮的智慧和仁德所折服。他終於意識到,自己無論如何也無法戰勝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
諸葛亮見孟獲心悅誠服,便對他說:“我今日之所以七擒七縱,並非是爲了炫耀我的智謀和武力,而是希望你能真正認識到蜀漢的仁德和公正,從此心悅誠服地歸降,共同爲南中的和平與繁榮努力。”孟獲深受感動,他帶領着他的部衆誠心歸降蜀漢。
此後,南中地區在蜀漢的治理下逐漸穩定和繁榮起來。諸葛亮的七縱七禽之舉,不僅展現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更體現了他的仁德和智慧。這一策略也成爲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被後世所傳頌。正如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諸葛亮正是通過這種方式,贏得了孟獲的心,也贏得了南中地區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在這個故事中,諸葛亮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寬廣的胸懷,成功地化解了一場可能引發長期戰亂的危機。他的七縱七禽策略,成爲了一種典範,告訴人們在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和政治局勢時,有時候寬容和智慧比強硬和武力更加有效。同時,孟獲的經歷也讓我們明白,面對強大的對手,我們不應一味地固執和抗拒,而應該學會反思和成長,最終實現共贏的局面。這段歷史故事,至今仍然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啓示和思考。
七縱七禽-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