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以密成

成語拼音

shì yǐ mì chéng

事以密成成語解釋

事情因爲嚴密謹慎而成功。

典故出處

《韓非子·說難》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處理重要事務時,我們要懂得謹言慎行,因爲往往事以密成,若過早張揚,很可能導致功敗垂成。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的故事都印證着“事以密成”這一深刻的道理。 且說戰國時期,秦國欲攻打韓國。韓國的上黨郡守馮亭,面對強大的秦軍,深知直接抵抗勝算渺茫。於是,他心中謀劃了一個祕密的策略。 馮亭沒有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想法,而是默默地與手下心腹商議。他深知一旦消息走漏,不僅計劃難以成功,還可能會引發內部的混亂和恐慌。在一切都還在暗中籌備之時,馮亭表現得如往常一般,讓秦軍摸不透他的心思。 終於,馮亭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決定將上黨獻給趙國。這一決定看似突然,實則是他精心策劃的結果。因爲他深知,趙國得到上黨後,必然會引起秦國的憤怒,從而使趙國與秦國產生衝突。而趙國實力強大,足以與秦國抗衡。 然而,這一計劃在實施的過程中,必須嚴格保密。倘若被秦國提前知曉,定會有所防備,甚至可能直接出兵攻打,讓計劃夭折。馮亭在執行計劃的每一個環節都小心翼翼,對相關人員嚴格要求保密。 最終,上黨成功地歸入了趙國。秦國果然大怒,將矛頭指向了趙國,引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雖然趙國在這場戰役中損失慘重,但馮亭祕密籌劃的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秦國的戰略部署,爲韓國贏得了喘息的時機。 馮亭之事,充分說明了“事以密成”的重要性。若他在籌劃之初就大肆宣揚,讓消息傳入秦國耳中,恐怕不僅無法實現自己的目的,還會給韓國帶來滅頂之災。 再看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在一次關鍵的戰役前,他祕密地調兵遣將,部署戰略。蜀軍的行動極爲隱祕,就連己方的一些將領也只是在行動前夕才知曉具體的作戰計劃。 正是因爲諸葛亮對軍事行動的嚴格保密,使得魏軍摸不清蜀軍的真實意圖。最終,蜀軍在戰役初期取得了重要的勝利。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在戰爭中,還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想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須要做到“事以密成”。在事情尚未成功之前,保持低調和隱祕,避免因消息泄露而導致功虧一簣。只有這樣,才能在關鍵時刻出奇制勝,達成目標。

事以密成-成語圖片

事以密成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