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待斃
成語拼音
- shù shǒu dài bì
束手待斃成語解釋
- 斃死。捆起手來等死。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坐着等失敗。
典故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回兵臨城下,將至壕邊,豈可束手待斃!”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困難,我們絕不能有絲毫退縮和放棄的念頭,不能像那些懦弱的人一樣束手待斃,而是要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勇往直前。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戰亂時期,有一個名爲清平的小城。這座小城地處要衝,本是一片寧靜祥和之地,但戰爭的陰雲卻逐漸籠罩而來。
當時,周邊的幾個強大勢力爲了爭奪領土,戰火不斷蔓延。清平城的城主是一位名叫趙義的正直之士,他憂心忡忡地看着局勢的發展,深知自己的小城即將面臨巨大的危機。
敵軍的兵力強大,裝備精良,而清平城的守軍人數稀少,物資匱乏。趙義召集了城中的將領和謀士,共同商議應對之策。然而,在會議上,衆人卻出現了嚴重的分歧。
一部分將領主張主動出擊,趁敵軍尚未完全集結,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而另一部分將領則認爲,敵我力量懸殊,主動出擊無異於以卵擊石,不如緊閉城門,堅守城池,等待援軍的到來。
趙義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深知主動出擊風險極大,但堅守城池也並非萬無一失。就在他猶豫不決之時,敵軍已經兵臨城下,開始了猛烈的攻擊。
清平城的守軍奮力抵抗,但敵軍的攻勢如潮水般洶涌,城牆多處出現了破損。城中的百姓們也陷入了恐慌之中,一些人開始抱怨城主的決策不力,導致如今的困境。
趙義心急如焚,他在城牆上看着敵軍的陣勢,心中充滿了絕望。此時,一位謀士走到他身邊,說道:“城主,如今我們不能再這樣坐以待斃了,必須想辦法突圍,尋找援軍。”
趙義卻搖了搖頭,說道:“敵軍重重包圍,我們如何突圍?恐怕剛一出城,就會被敵軍殲滅。”
謀士急切地說:“若我們就這樣束手待斃,城破之時,所有人都將性命不保。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拼死一搏,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趙義沉思片刻,終於下定了決心。他挑選了一支精銳的部隊,趁着夜色,從敵軍防守薄弱的地方突圍而出。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他們終於突破了敵軍的包圍,成功地去尋找援軍。
最終,在趙義的勇敢決策和衆人的努力下,清平城等來了援軍,擊退了敵軍,保衛了家園。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絕境時,絕不能束手待斃,而應該勇敢地尋找出路,奮力一搏,纔有可能迎來轉機。
束手待斃-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