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待死
成語拼音
- shù shǒu dài sǐ
束手待死成語解釋
- 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坐着等失敗。同束手待斃”。
典故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回曹兵既至,豈可束手待死,某願助使君破之。”
成語典故
- 願先生早示良策,我必不肯束手待死。★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九十四回
成語造句
- 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他卻毫無反抗之意,簡直就是束手待死,實在令人惋惜。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場激烈戰爭中,有一座小城面臨着敵軍的重重包圍。
這座小城原本寧靜祥和,百姓們安居樂業。然而,戰爭的陰雲突然籠罩而來,強大的敵軍如洪水猛獸般洶涌而至。守城的將領名叫李勇,他雖然勇猛無畏,但面對敵衆我寡的懸殊局面,心中也不禁泛起了憂慮。
敵軍的兵力數倍於城中守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他們在城外紮營,日夜叫陣,試圖以強大的壓力迫使城中之人投降。李勇召集了城中的文武官員,共同商議應對之策。
有人主張開城投降,認爲抵抗只是徒勞,只會讓城中百姓遭受更多的苦難。但李勇堅決反對,他誓言要與城池共存亡。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城中的糧草漸漸減少,士兵們也因爲連日的戰鬥而疲憊不堪。
敵軍見此情形,更加肆無忌憚地發動攻擊,試圖一舉攻破城池。李勇雖然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但局勢卻越來越不利。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李勇的副將張猛提出了一個冒險的計劃。他建議挑選一支精銳部隊,趁夜突襲敵軍營地,打亂他們的部署,或許能爲城池爭取一線生機。然而,其他將領卻紛紛搖頭,認爲此舉太過冒險,一旦失敗,將再無回天之力。
李勇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如果繼續堅守,城池遲早會被攻破,但若冒險出擊,也可能全軍覆沒。在這兩難的抉擇面前,他猶豫不決,幾乎到了束手待死的地步。
就在這時,城中一位老者來到了李勇面前。他說道:“將軍,如今局勢危急,若不拼死一搏,只能坐以待斃。與其束手待死,不如奮力一戰,或許還有一線生機。”李勇聽了老者的話,心中豁然開朗。
他決定採納張猛的建議,挑選了城中最精銳的士兵,準備夜襲敵軍。在那個漆黑的夜晚,李勇親自率領這支敢死隊,悄無聲息地接近敵軍營地。他們如猛虎下山,衝入敵陣,殺得敵軍措手不及。
敵軍在慌亂中自亂陣腳,李勇趁機指揮城中守軍出城攻擊。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敵軍終於潰敗而逃。這座小城最終得以保全,百姓們又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絕境時,絕不能束手待死,而應該勇敢地尋找出路,奮力拼搏,或許就能迎來轉機。
束手待死-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