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縛腳

成語拼音

shù shǒu fù jiǎo

束手縛腳成語解釋

捆住手腳。形容膽子小,顧慮多。同束手束腳”。

典故出處

清·張南莊《何典》第八回冒失鬼一昧粗心浮氣,目中無人,到處以強爲勝,一遇鬼谷先生,早已束手縛腳,有力無用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做這件事的時候,顧慮太多,總是放不開手腳,彷彿被束手縛腳一般,難以施展真正的能力。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王朝,有一位年輕的將領名叫李勇。李勇出身將門,自幼習武,胸懷壯志,渴望在戰場上建立功勳,保家衛國。 當時,王朝邊境時常受到外敵侵擾,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李勇主動請纓,率領一支軍隊奔赴邊境抵禦外敵。 初到邊境,李勇憑藉着出色的軍事才能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多次擊退了來犯之敵。然而,隨着戰爭的持續,朝廷內部的一些權臣開始對李勇心生嫉妒和猜疑。 這些權臣擔心李勇在邊境立下赫赫戰功後,會威脅到他們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權力。於是,他們紛紛向皇帝進讒言,誣陷李勇擁兵自重,有謀反之心。 皇帝聽信了讒言,開始對李勇加以限制。他派出了一位監軍,名爲趙德。這趙德是個毫無軍事才能,卻又心胸狹隘、妒賢嫉能之人。他到了軍中,對李勇的作戰計劃橫加干涉,諸多指令讓李勇束手縛腳。 每當李勇想要主動出擊,一舉殲滅敵軍時,趙德卻以各種理由阻攔,聲稱要等待朝廷的進一步指示。甚至在一些關鍵時刻,趙德還強行收回李勇的部分兵權,導致軍隊指揮混亂。 敵軍趁此機會,對李勇的軍隊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由於李勇無法自由地指揮作戰,軍隊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損失慘重。 李勇心急如焚,多次上書朝廷,陳述前線的實際情況,懇請皇帝能夠信任他,讓他放手一搏。然而,他的奏摺都被那些權臣截下,皇帝始終沒有收到他的真實消息。 最終,邊境失守,敵軍長驅直入,百姓流離失所。而李勇這位一心報國的將領,卻因爲朝廷的猜忌和束縛,空有一腔熱血和滿腹才華,卻無法施展,最終落得個含冤而死的下場。 這個故事令人唏噓不已,它警示後人,在關鍵時刻,若不能給予有能力之人足夠的信任和自由,讓其束手縛腳,必然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束手縛腳-成語圖片

束手縛腳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