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金暮夜
成語拼音
- què jīn mù yè
卻金暮夜成語解釋
- 指爲官清廉。
典故出處
- 東漢楊震爲東萊太守,途經昌邑,縣令王密求見。至晚,以十金奉楊曰:“暮夜無知者。”楊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遂拒而不受。見《後漢書·楊震傳》。
成語典故
- 東漢時期,太守楊震爲人正直,清正廉潔,從來不收受別人的賄賂。受他舉薦的昌邑縣令王密趁着夜色,給他送去10斤黃金。楊震十分不高興,王密說夜深人靜沒人知曉的。楊震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不能收這不義之財。”。
成語造句
- 他爲官清廉,一生秉持公正,真正做到了像歷史上那些卻金暮夜的賢臣一樣,不爲錢財所動,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成語故事
- 在東漢時期,有一位官員名叫楊震。楊震自幼聰慧好學,對知識有着強烈的渴求,他博覽羣書,尤其精通經學,年紀輕輕便聲名遠揚。
楊震起初並未踏入仕途,而是在家鄉專心講學,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學生。後來,他被舉薦出仕,擔任了地方官員。他爲官清正廉潔,一心爲公,深受百姓的愛戴。
有一次,楊震被任命爲東萊太守。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縣,而昌邑縣的縣令正是他曾經的學生王密。王密爲了報答楊震的知遇之恩,在夜晚悄悄帶着十斤黃金來到楊震的住處,想要送給楊震。楊震見到王密拿着黃金前來,十分驚訝,嚴肅地對王密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爲楊震只是故作推辭,便說:“暮夜無知者。”楊震聽後,正色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王密聽後,慚愧不已,帶着黃金灰溜溜地走了。
楊震這種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依然堅守廉潔底線的行爲,被人們傳頌開來。他的事蹟成爲了後世爲官者的楷模,“卻金暮夜”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楊震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清正廉潔,他始終秉持着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準則,不爲金錢和權力所誘惑。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楊震這樣的清官並不少見。他們以廉潔奉公爲己任,爲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事蹟激勵着後人,讓人們明白在面對誘惑時,應該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卻金暮夜”這個成語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它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它提醒着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無論面對怎樣的情況,都要保持廉潔自律,不被外界的誘惑所左右。在當今社會,我們依然需要弘揚這種廉潔精神,讓清正廉潔成爲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追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設一個更加公正、公平、廉潔的社會,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楊震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讓我們在追求正義和廉潔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卻金暮夜-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