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之者興,逆之者亡

成語拼音

shùn zhī zhě xīng,nì zhī zhě wáng

順之者興,逆之者亡成語解釋

指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同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時代的浪潮中,只有順應潮流、積極創新的企業才能不斷髮展壯大,否則,若一味固步自封,違背趨勢,終將面臨失敗,正所謂順之者興,逆之者亡。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風雲變幻都印證着一個道理,那便是順應時勢者往往能夠興旺發達,而違逆時勢者則常常走向敗亡。 且說戰國時期,秦國崛起於西方。商鞅變法爲秦國奠定了強大的基礎,使得秦國國力日益強盛。商鞅之法,獎勵耕織、軍功,廢除世卿世祿,按軍功授爵。這一系列的變革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使得秦國百姓紛紛致力於生產和戰鬥,國家實力大增。 而與此同時,山東六國卻未能及時看清時勢,有的國家依舊沿襲舊制,貴族們壟斷權力,不思進取;有的國家雖然也嘗試變法,但由於各種阻力和內部矛盾,變法難以徹底推行。在這種情況下,秦國順應時代潮流,不斷髮展壯大,而山東六國則逐漸衰落。 當秦國的虎狼之師東出函谷關,征伐六國之時,那些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國家紛紛陷入困境。例如趙國,雖有良將李牧,兵強馬壯,但由於政治腐敗,內部傾軋,不能團結一致抵禦秦國。最終在長平之戰中,趙國因爲戰略失誤和指揮不當,四十萬大軍被坑殺,從此一蹶不振。 而齊國,長期偏安一隅,坐視其他五國被秦國逐步蠶食,沒有與他國聯合抗秦的決心和行動。當其他五國相繼滅亡,齊國孤立無援,齊王田建不戰而降,齊國也隨之覆滅。 反觀秦國,自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以來,歷代君主皆能順應時勢,不斷推進改革和擴張。嬴政即位後,更是以其雄才大略,廣納賢才,先後滅掉六國,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 由此可見,順之者興,逆之者亡。只有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把握時代的脈搏,才能在風雲變幻的世界中立足,成就一番偉業;反之,若閉目塞聽,固步自封,違背歷史發展的規律,必然會被時代所淘汰,走向衰敗和滅亡。這一歷史規律,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鑑。

順之者興,逆之者亡-成語圖片

順之者興,逆之者亡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