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隱行怪

成語拼音

suǒ yǐn xíng guài

索隱行怪成語解釋

索探索;隱隱暗的事;行從事;怪怪事。求索隱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隱逸的地方,行爲怪異,以求名聲。

典故出處

《漢書·藝文志》孔子曰‘索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不爲之矣。”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平日裏的行爲舉止與衆不同,常常出人意料,讓人覺得索隱行怪。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人物,他的行爲乖張,常常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此人名爲趙括,出生於趙國的一個貴族家庭。趙括自幼聰慧,熟讀兵書,談論起兵法來滔滔不絕,連他的父親趙國名將趙奢都難不倒他。然而,趙奢卻深知自己兒子的問題所在。 當時,趙國與秦國在長平一帶對峙,廉頗堅守不出,秦軍久攻不下。趙王急於求勝,聽聞趙括精通兵法,便決定用趙括替換廉頗。趙括上任後,一改廉頗的防守策略,主動出擊。 他自以爲對兵法瞭如指掌,卻不懂得靈活運用,只是一味地按照兵書上的條文行事,全然不顧戰場上的實際情況。他的這種行爲,看似是在展現自己的才能,實則是在索隱行怪。 秦軍將領白起敏銳地察覺到了趙括的弱點,故意佯裝敗退,引誘趙括追擊。趙括不知是計,率領趙軍窮追不捨,結果陷入了秦軍的包圍圈。最終,四十多萬趙軍全軍覆沒,趙國也因此元氣大傷。 趙括的失敗,正是因爲他一味地追求與衆不同,刻意地去尋找那些隱晦、奇特的方法,而忽略了戰爭的實際情況和基本規律。 再看三國時期的馬謖,他同樣熟讀兵法,卻在守衛街亭時,不聽從副將王平的建議,非要在山上紮營,想要憑藉居高臨下之勢破敵。他的這種想法,也是一種索隱行怪的表現。結果被司馬懿截斷水源,導致蜀軍大敗。 在歷史的進程中,像趙括、馬謖這樣索隱行怪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往往憑藉着自己的一知半解,盲目地追求新奇和獨特,卻最終落得個失敗的下場。 所以,我們應當以史爲鑑,明白腳踏實地、尊重實際的重要性,切不可爲了標新立異而索隱行怪,否則必將自食其果。

索隱行怪-成語圖片

索隱行怪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