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極而否

成語拼音

tài jí ér pǐ

泰極而否成語解釋

泰、否《周易》卦名,泰吉否兇。指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向其相反的方面轉化,好事會變成壞事。

典故出處

唐·劉禹錫《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帳下生變聞,泰極而否,當歌而哭。”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人生的境遇常常變化無常,有時看似一帆風順,實則可能暗藏危機,正所謂泰極而否,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警醒。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王朝興衰交替,命運起伏無常。這其中,就有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完美地詮釋了“泰極而否”的真諦。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名爲華朝。在華朝初期,幾代君主皆英明神武,他們重視農業,鼓勵商業,廣納賢才,制定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策。經過多年的發展,華朝國力強盛,百姓安居樂業,邊境安寧,四方來朝。 當時的華朝,城市繁華,街道上店鋪林立,貨物琳琅滿目。農田裏麥浪滾滾,豐收的喜悅洋溢在農民的臉上。文化藝術也蓬勃發展,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華朝彷彿處於一個無比興盛的巔峯,人人都以爲這樣的繁榮會永遠持續下去。 然而,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長期的國泰民安讓後來的君主逐漸迷失了自我。君主開始沉迷於聲色犬馬,大興土木建造奢華的宮殿,勞民傷財。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不斷加重賦稅,百姓苦不堪言。 朝堂之上,奸臣當道,他們阿諛奉承,排斥忠良之士。正直的大臣們紛紛上書勸諫,但君主卻置若罔聞,甚至對進諫者加以迫害。漸漸地,朝堂風氣敗壞,貪污腐敗成風。 軍事方面,由於長期的和平,軍隊訓練鬆弛,將領們不思進取。周邊的小國見狀,紛紛開始蠢蠢欲動。終於,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爆發了。華朝的軍隊由於長期缺乏訓練,戰鬥力低下,在戰場上節節敗退。 國內,百姓們不堪重負,紛紛揭竿而起。原本繁榮昌盛的華朝,瞬間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困境。曾經的輝煌如同過眼雲煙,一去不復返。 從無比的興盛到迅速的衰敗,華朝的命運恰如“泰極而否”。它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發展到鼎盛之時,往往就會走向衰落,如果不能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和警惕,那麼曾經的輝煌也只能成爲過眼雲煙,最終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泰極而否-成語圖片

泰極而否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