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兔俱斃
成語拼音
- quān tù jǜ bì
犬兔俱斃成語解釋
- 比喻雙方同歸於盡。
典故出處
- 《戰國策·齊策三》:“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於前,犬廢於後,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
成語典故
- 戰國時期,齊國準備去攻打魏國,大臣淳于髡認爲這樣會兩敗俱傷,十分不利,就對齊王進諫:“天下最快的狗韓子盧去追天下最狡猾的兔子東郭逡,兔子在前面拼命跑,狗也拼命在追,經過一段時間,狗沒追上兔子,雙方都疲勞而死。”。
成語造句
- 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雙方都拼盡了全力,最終卻落得個犬兔俱斃的結局,實在令人惋惜。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兩個諸侯國,一個是實力較強的齊國,另一個是相對弱小的魏國。
齊國的大將田忌非常善於用兵,他手下有一員猛將名叫孫臏。而魏國則有一位自視甚高的大將龐涓。
有一次,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形勢危急,便向齊國求救。齊王派田忌和孫臏出兵援救趙國。孫臏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計策,他們沒有直接奔赴趙國,而是率軍攻打魏國的都城大梁。龐涓得知後,急忙從趙國撤軍回援。在回軍途中,孫臏在桂陵設下埋伏,魏軍大敗,龐涓也險些被俘。
然而,龐涓並不甘心失敗,他一直想要找機會報復。幾年後,魏國又去攻打韓國,韓國也向齊國求救。齊王再次派田忌和孫臏出兵。這一次,孫臏又使用了同樣的策略,率軍直逼魏國都城。龐涓再次匆忙回軍。
孫臏計算着魏軍的行程,判斷他們會在某個時間到達一個叫馬陵的地方。於是,他提前在馬陵道設下了重重埋伏,並讓人在一棵大樹上刻下“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幾個字。當龐涓帶領魏軍到達馬陵道時,天已經黑了下來。魏軍點起火把,看到了樹上的字,龐涓頓時大驚失色。就在這時,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大亂,死傷無數。龐涓知道大勢已去,最終拔劍自刎。
這場戰役中,齊國大獲全勝,而魏國則損失慘重。就如同犬兔追逐,最終都沒有好的結果,可謂是犬兔俱斃。齊國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魏國則因爲這次失敗而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在競爭和對抗中,雙方往往會竭盡全力,但有時候過於執着和爭鬥,可能會導致兩敗俱傷的結局。我們應該懂得權衡利弊,避免陷入無意義的爭鬥,尋求更加明智和和平的解決方式。同時,也提醒我們不要輕視對手,以免因爲自大而導致失敗的後果。歷史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銘記和深思。
犬兔俱斃-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