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難書

成語拼音

qìng zhú nán shū

罄竹難書成語解釋

罄:盡,完;竹:古時用來寫字的竹簡。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

典故出處

《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成語典故

李淵自從在太原起兵以後,自任爲大將軍,積極地向隋軍進攻。  這個時候,突厥的力量很強,李淵因爲一方面擔心突厥壞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馬,所以聽從別人的建議,向突厥的始畢可汗談和,雙方約定:“若得攻入長安,民衆土地歸於唐,金玉繒帛歸於突厥。”  李淵爲爭取人心,大開糧倉,救濟災民,並且乘機招募義兵。然而,這些義兵都是烏合之衆,沒有經過檢閱練習,所以帶領起來萬分辛苦。  此時,李密在現在的河南省東部,擁有極大的力量,而且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聲討隋煬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這句話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簡策,也寫不完煬帝的罪狀。罄是用盡的意思。用東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完煬帝的罪惡。以後我們形容罪狀之多,寫都寫不完,稱之爲“罄竹難書”,這就是此句成語的由來。  自從這一篇檄文一出,海內轟動,人人傳閱,李密的聲勢如日中天,各地反隋的領袖如竇建德和徐圓朗等紛紛上表,勸請李密即天子位,李密卻以爲洛陽尚未拿下,還不必急在一時。  因爲李密的聲勢浩大,所以李淵想要來拉攏他,遣使通書。李密自以爲力量雄厚,要求李淵率領步騎數千到河南來,當面締結盟約,由李密自任盟主。  李淵不敢得罪李密,卻又不想跑到河南去。他笑着說:“李密這個人如此誇矜自大,我正準備進兵關中,如果一口回絕他,等於平白又多了一個敵人,不如拍拍他的馬屁,使他更爲驕傲,然後再慢慢觀看鷸蚌相爭,好來坐收漁利。”  於是,李淵就命令溫大雅回了一封書信給李密,信上說:“天生萬民,必有司牧,當今能爲司牧,作爲天子者,除了你還有什麼人?老夫年逾知命 知命爲五十歲 ,沒有這個野心了。願意跟着大弟你,攀鱗附翼。”  李密見到信,看得眉開眼笑,樂不可支。從此,對李淵深信不疑。

成語造句

他所犯下的罪行簡直是罄竹難書,給無數人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

成語故事

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當時有一個名叫李密的人,他胸懷大志,想要推翻隋朝的暴政。 李密出身貴族,但他目睹了隋朝統治者的荒淫無道和百姓的苦難,心中充滿了憤慨。他開始結交各路豪傑,組織起義軍,與隋朝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隨着李密勢力的不斷壯大,他引起了隋朝統治者的極大恐慌。隋朝皇帝楊廣派出大批軍隊前來圍剿李密,但李密憑藉着他的智慧和勇敢,多次擊敗了隋朝軍隊。 然而,隋朝的一些官員卻依然死心塌地爲楊廣效力,他們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地欺壓百姓,搜刮民脂民膏。這些官員的惡行簡直數不勝數,他們貪污受賄、濫用職權、殘害忠良,種種劣跡令人髮指。 其中有一個名叫宇文述的官員,他仗着自己的權勢,在地方上爲所欲爲。他強行霸佔百姓的土地,搶奪百姓的財物,甚至隨意殺害無辜的百姓。百姓們對他恨之入骨,但卻敢怒不敢言。 李密深知這些官員的罪行,他決定要將他們的惡行公之於衆。於是,他開始收集證據,詳細記錄下這些官員的每一項罪行。隨着時間的推移,李密收集到的證據越來越多,這些證據堆積如山,多到用竹子製成的竹簡都寫不完。 終於,李密在一次起義軍的集會上,將這些官員的罪行一一揭露。他慷慨激昂地說道:“隋朝的這些官員,他們的罪行罄竹難書,他們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災難。我們必須要推翻隋朝的統治,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李密的這番話激起了起義軍和百姓們的強烈共鳴,大家紛紛響應他的號召,更加堅定地投入到反抗隋朝的鬥爭中。在李密和起義軍的努力下,隋朝的統治終於被推翻,百姓們迎來了新的希望。 而“罄竹難書”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下來,用來形容某人的罪行多得寫都寫不完。它提醒着人們要銘記歷史,珍惜和平,不要讓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同時,也告誡那些作惡多端的人,他們的罪行終究會被揭露,受到應有的懲罰。

罄竹難書-成語圖片

罄竹難書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