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權達變

成語拼音

tōng quán dá biàn

通權達變成語解釋

通、達通曉,懂得;權、變權宜,變通。做理能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

典故出處

《後漢書·賈逵傳》《左氏》義深於君父,《公羊》多任於權變。”

成語典故

滿朝大臣中沒有一個人在做事幹練和通權達變上能夠比得楊嗣昌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成語造句

在面對複雜多變的局勢時,我們不能墨守成規,而要學會通權達變,以靈活的方式應對挑戰,從而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 有一位名叫子產的政治家,他在鄭國執政。當時鄭國面臨着諸多內外困境,子產深知若一味因循守舊,必然無法使國家擺脫危機。 在處理政務時,子產常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決策,而非拘泥於傳統的規矩和制度。有一次,鄭國遭遇了嚴重的洪災,大片農田被淹,百姓顆粒無收。按照以往的慣例,遇到這種情況,官府通常會開倉放糧,救濟災民。然而,子產經過深思熟慮後,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 他沒有直接發放糧食,而是組織百姓疏浚河道,修築堤壩,同時鼓勵他們在高地種植一些早熟的作物。許多官員對此表示不解,認爲子產違背了常規的救災之道。但子產解釋道:“此次洪災並非偶然,若只是發放糧食,雖能解一時之困,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改善水利設施,提高農業生產的抗災能力,才能讓百姓在未來免受洪災之苦。” 又有一次,鄭國的刑法條文不夠清晰明確,導致執法過程中常常出現爭議和不公。子產決定重新修訂刑法,並將其鑄在鼎上,公之於衆。這一舉措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保守的貴族強烈反對,認爲這破壞了祖宗之法,會導致社會混亂。但子產不爲所動,他堅信只有讓百姓清楚地知道什麼是違法犯罪,才能維護社會的公正和穩定。 子產的這些做法在當時飽受爭議,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鄭國逐漸擺脫了困境,變得富強起來。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的實力也日益增強。 子產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複雜多變的局勢時,我們需要通權達變。不能被傳統的觀念和方法所束縛,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策略,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實現目標。正如《周易·繫辭下》中所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只有懂得變通,才能在困境中尋得生機,在發展中不斷前進。

通權達變-成語圖片

通權達變

其他成語故事